京劇代表人物 中國傳統代表文化——京戲臉譜
臉譜是中國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用于舞臺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在國內外流行的范圍相當廣泛,已經被大家公認為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標識。
臉譜來源于舞臺,大家在有些大型建筑物,商品的包裝,各種瓷器上以及人們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風格迥異的臉譜形象。這遠遠超出了舞臺應用的范圍,足見臉譜藝術在人們心目中所占據的地位,說明臉譜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許多國際友人、國內的有識之士出于對中國戲曲臉譜的好奇與喜愛,都在探索臉譜的奧秘。
臉譜的產生有悠久的歷史。臉譜起源于面具,臉譜將圖形直接畫在臉上,而面具把圖形畫在或鑄在別的東西上面后再戴在臉上,在中國的古代,祭祀活動中有巫舞和儺舞,舞者常帶面具。在四川成都以北,古蜀遺址"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有幾十個青銅面具,是距今4000年前的古蜀王魚鳧舉行祭祀禮儀的用品。北齊蘭陵王長恭,性情勇猛武功高強,但相貌俊美像個女子,他打仗時就帶上面具,以助其威。唐代歌舞《蘭陵王入陣曲》里,扮演蘭陵王的演員就要帶上面具。這可能就是戲劇中臉譜的起源。
京劇臉譜是戲曲臉譜中用色最多的劇種,所謂臉譜色彩是指臉膛的主要色彩而言,有紅、紫、黑、白、藍、綠、黃、粉紅、褐、赭、金、銀等色,各具秒用,以豐富想象和夸張的手法,突出劇目中復雜的人物形象,出現于舞臺上。
京劇臉譜著重在形、神、意等方面,表現多種人物忠、奸、善、惡寓意褒貶、愛憎分明,而且著色變化有致,勾繪精巧,富有圖案美,具有鮮明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是對戲中人物膚色夸張的描繪,是對戲中人物性格的夸張。臉譜上的面紋常用有其它色彩,有烘托主色的作用。一般來說,紅色的代表忠勇、正直;黑色的代表勇猛、直爽;白色代表奸詐、狠毒、陰險;油白色代表自負、跋扈;藍色的代表剛強、驍勇;綠色的代表頑強、俠義;黃色的代表兇暴、沉著;灰色的代表老年梟雄;紫色的代表智勇剛義、剛正威嚴;金銀色代表神、佛、鬼怪、精靈。京劇臉譜用色也不是絕對的京劇代表人物,有靈活性。如:紅色在表現三國戲中人物關羽時,代表其赤膽忠心等。
臉譜具有相對獨立的欣賞價值和審美意義,只有在觀看戲曲演出過程中,結合服裝和表演才能充分理解、認識。京劇臉譜的色畫方法,基本上分為三類:揉臉、抹臉、勾臉。臉譜最初的作用,只是夸大劇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紋理,用夸張的手法表現劇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來為整個戲劇的情節服務,可是發展到后來,臉譜由簡到繁、由粗到細、由表及里、由淺到深,本身就逐漸成為一種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為表現載體的圖案藝術了。同時京劇作為元素之一,京劇臉譜的審美意識受到中國畫美學思想的重大影響。如中國畫中“重神似”而“輕形似”的美學思想,就被運用到戲曲臉譜中,臉譜中的“離形”、“取形”、“傳神”,就是中國畫中“遺貌取神”的“重神似”的美學思想的體現。臉譜的構圖章法也與中國一樣,講究疏密、插穿、避讓、虛實、勻衡等。臉譜的勾畫筆法也與中國畫筆法相通,輕重緩急、頓挫有秩。總之,臉譜的創作與中國畫創作一樣,有譜有法。只有按照符合自身美學規律的程式和法則勾繪出來的臉譜,才能成為京劇舞臺上的人物臉譜,也才具有美的表現形態。
中國戲曲中人物角色的行當分類,按傳統習慣,有“生、旦、凈、丑”和“生、旦、凈、末、丑”兩種分行方法,近代以來,由于不少劇種的“末”行已逐漸歸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凈、丑”作為行當的四種基本類型。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統稱;“生”、“凈”、兩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時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一般來說,“生”、“旦”的化妝,是略施脂粉以達到美化的效果,這種化妝稱為“俊扮”,也叫“素面”或“潔面”。其特征是“千人一面”,意思是說所有 “生”行角色的面部化妝都大體一樣,無論多少人物,從面部化妝看都是一張臉;“旦”行角色的面部化妝,也是無論多少人物,面部化妝都差不多。
臉譜化妝,是用于“凈”、“丑”行當的各種人物,以夸張強烈的色彩和變幻無窮的線條來改變演員的本來面目,與“素面”的“生”、“旦”化妝形成對比。 “凈”、“丑”角色的勾臉是因人設譜,一人一譜,直接表現人物個性,不相雷同。因此,臉譜化妝的特征是“千變萬化”的。
“凈”,俗稱花臉。這類人物在表演上要音色寬闊宏亮,演唱粗壯渾厚,動作造型線條粗而頓挫鮮明,“色塊”大,大開大合,氣度恢宏。如關羽、張飛、曹操、包拯、廉頗等即是凈扮。
“丑”(小花臉或三花臉),是喜劇角色,在鼻梁眼窩間勾畫臉譜,多扮演滑稽調笑式的人物。
中國京劇臉譜文化博大精深,臉譜是一種中國戲曲內獨有的、在舞臺演出中使用的化妝造型藝術。從戲劇的角度來講,它是性格化的;從美術的角度來看京劇代表人物,它是圖案式的。在漫長的歲月里,戲曲臉譜是隨著戲曲的孕育成熟,逐漸形成,并以譜式的方法相對固定下來。臉譜是中國戲曲獨有的京劇代表人物,不同于其它國家任何戲劇的化妝。
在舞臺上,京劇臉譜被譽為角色“心靈的畫面”, 它能表現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特點、容貌特征,增強藝術感染力,助增表演效果,豐富和美化舞臺,是京劇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從其自身來看,京劇臉譜依然具有極高的文化和美學價值,甚至能直接當作傳統工藝美術的一部分來看待。京劇臉譜已經是大家公認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標識之一,中國戲曲從沒有臉譜到產生臉譜,到京劇臉譜不斷豐富,是中華民族文化不斷發展進步的過程,我相信隨著中華文化的進一步傳播和發展,這一過程仍將不斷延續,京劇臉譜將會變得更加魅力無窮。
(圖片及文字來源于基金會,請謹慎轉載,內容不可用于任何商業用途,違者必究。)
小燈泡希望小伙伴們看完后都伸出你的手指頭,成為文化傳播的志愿者,喚醒更多的朋友,傳承我們的文化,保護我們的文化,永遠的發揚下去!!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