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美廣西歌詞_電影劉三姐演繹的是哪種戲曲文化_壯鄉舞蹈壯鄉飛歌

劉三姐勤勞勇敢、善良美麗的“歌仙”形象,伴隨耳熟能詳的山歌,傳遍大江南北,走進億萬華人心中。2019年5月22日19:30電影劉三姐演繹的是哪種戲曲文化,舞劇《劉三姐》將以全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與觀眾見面,多角度、立體式展現新時代壯美廣西新形象,傳承發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當“民族”遇上“現代”舞臺,看舞劇《劉三姐》如何再現經典傳奇?

電影劉三姐演繹的是哪種戲曲文化_壯鄉舞蹈壯鄉飛歌_壯美廣西歌詞

舞劇《劉三姐》根據壯族人物故事“劉三姐”改編,以“舞蹈”演繹“歌仙”傳奇,講述了善良聰慧的壯族姑娘劉三姐與勤勞勇敢的阿牛哥不畏權勢,勇于和邪惡對抗的故事,展現了壯族人民正直、勇敢的民族品質,歌頌了忠貞不渝的愛情。

電影劉三姐演繹的是哪種戲曲文化_壯美廣西歌詞_壯鄉舞蹈壯鄉飛歌

壯鄉舞蹈壯鄉飛歌_電影劉三姐演繹的是哪種戲曲文化_壯美廣西歌詞

舞劇《劉三姐》劇照

舞劇《劉三姐》以山歌作為舞蹈創作素材,劇中保留了大量經典的山歌唱段,融入了壯族的民族文化符號,例如桂劇中的“打棍出箱”技藝,令觀眾耳目一新。該劇在人物形象、舞蹈風格、音樂創作等方面也透露出鮮明的時代特色,引入了流行音樂和街舞等潮流藝術,處處洋溢著“青春”和“時尚”的氣息,打造了一場“青春版《劉三姐》”。

舞劇《劉三姐》宣傳片

舞劇《劉三姐》

微評摘選

◎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 馮雙白:

舞劇《劉三姐》在精神與氣質上與經典一脈相承,但在表達方式和表現形式上做出了自己的探索。相比于以往的“劉三姐”作品,舞劇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角度,呈現一個青春、美麗、靈巧,同時又是一往情深的全新的“劉三姐”形象,貼合當代年輕人的審美觀念,吸引青年一代對傳統文化的關注。

◎國家一級導演、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 丁偉:

舞劇《劉三姐》在保持原有藝術精華的同時,加入廣西地方戲的素材,并有機融入了壯族傳統的銅鼓舞、扁擔舞等非遺特色舞蹈,以及原生態多聲部山歌等廣西原味藝術基因,以舞敘事,以曲傳情,使舞劇更具可看性和觀賞性。創作中還融合了當代舞、街舞等當今流行藝術的表現形式,充分調動舞臺技術手段,將廣西特色音樂元素和當代音樂創作手法相結合,對中國少數民族舞劇的創新進行探索,使之形成“民族”與“時尚”并現、“傳統”與“現代”相融的獨特審美,同時舞劇人物的性格更鮮明,也更具新時代獨特的民族韻味。舞劇《劉三姐》是獻給廣西父老鄉親及全國人民、全世界華人的一部用心之作,期望通過這部作品把壯族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民族文化傳遞給觀眾。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當代舞蹈研究中心主任 于平:

舞劇編導丁偉何以要創編“歌仙不歌”這樣一個“燙山芋”?

1960年春季,廣西南寧舉辦了包括彩調劇、桂劇等多劇種《劉三姐》的專題會演,創排了八場“民間歌舞劇”,使《劉三姐》在《投親》《霸山》《定計》《拒婚》《對歌》《陰謀》《抗禁》《脫險》以及尾聲《傳歌》中完成了性格成長的人生之旅。舞劇《劉三姐》基本上是這部“民間歌舞劇”的情節構成。不管是當年的“民間歌舞劇”還是當前的“舞劇”,藝術家們的創作初心,是表現“一個愛唱歌的人 ”而不是“一個人愛唱的歌”。丁偉關注劉三姐,其實是對舞劇藝術的自信——我們應該、也可以用舞蹈手段來塑造“熱愛生活、贊美勞動、追求自由、不畏強暴”的劉三姐;我們的舞蹈不是去圖解劉三姐愛唱的歌,而是具有塑造愛唱歌的劉三姐的文化自覺。

丁偉對情節的濃縮主要著眼于故事發生時段的濃縮,并且幕次命名也用了立春、驚蟄、春分、谷雨、立夏等。由“性格塑造”逆推“人物關系”,由“人物關系”逆推“可舞情境”。

◎《中國藝術報》記者 高艷鴿:

舞劇中的劉三姐,是一個普通的壯族勞動女性。她和大家一起采茶、織漁網、砍柴,和漁夫阿牛兩情相悅,同時,她又睿智機靈,敢愛敢恨,非常仗義。故事發生的時間段被高度濃縮電影劉三姐演繹的是哪種戲曲文化,從立春講起,到立夏結束。其間,隨著驚蟄、谷雨等節氣的到來,主要角色相繼登場。劉三姐和阿牛的愛情是故事發展的主線,在和管家、莫老爺、秀才等人斗智斗勇的過程中,壯族人民的生產生活場景也逐一展現。

舞劇《劉三姐》從服裝、造型、道具、表演等方面,都給觀眾耳目一新之感。莫老爺的頭頂有一只烏鴉,舞蹈動作中融入了拉丁舞元素。管家這個角色,用了戲曲中的丑角的造型和表演,其中有一段情節,借用了廣西桂劇中經典的“打棍出箱”技藝。和劉三姐對歌的三個秀才,在舞劇中也被塑造得聰明、生動、有趣,借助扇子、毛筆、書幾個道具,呈現出三個人不同的性格。

舞劇《劉三姐》淡化了原故事中的階級斗爭和善惡對立,劇中的反派人物沒有臉譜化,而是用了輕喜劇的風格和幽默詼諧的表演。同時,劇中比較精彩的情節,盡量都用了電影中的音樂。比如謝幕時,觀眾即將離席,會聽到《只有山歌敬親人》,再次提醒觀眾,這個劉三姐還是那個唱歌的劉三姐。

◎優秀青年舞蹈演員 王倩(飾演“劉三姐”):

黃婉秋老師塑造的這個劉三姐是不可替代的,我們不可能從形象上去模仿她,但是可以從對人物個性的把握上去學習,找到劉三姐身上“那股勁兒”,才能抓到人物的靈魂。

◎優秀青年舞蹈演員 劉迦(飾演“阿牛哥”):

舞劇《劉三姐》講述的不僅僅是“劉三姐與阿牛哥”的愛情故事,更是壯鄉文化的縮影。對于壯族的一些民族文化符號,比如花山巖畫上的人物動作,在舞劇《劉三姐》中也有提煉出來加入到舞蹈當中進行編排,使它更加符合舞蹈的氣質,更具觀賞性。

◎舞劇《劉三姐》執行導演 李莎:

如何把山歌變成“可舞性”的狀態?舞劇《劉三姐》把屬于歌的部分留給音樂去表現,而舞蹈則著重挖掘人物的靈魂。跳舞的“劉三姐”是一個前人從未嘗試過的舞臺形象,當初這個最大的挑戰,也是該劇最令人期待的看點。

◎舞劇《劉三姐》編導 楊立童:

時代在進步,民族性的內容也需要融合現代的元素才能碰撞出更閃亮的火花。舞劇《劉三姐》融入了街舞,讓情節更加切近現代生活,能夠讓更多的年輕人接受和喜歡。劇中弱化了對立的人物形象,輕松、豐富、多元、新穎、浪漫……是舞劇《劉三姐》最想給劇場里的觀眾傳遞的直觀感受。

◎舞劇《劉三姐》作曲 李滄桑:

歌曲有歌曲完整的歌詞與旋律,節奏調式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將歌曲轉換成舞蹈音樂以后,音樂就需要器樂化,它就不能只是用人聲支撐整個音樂的進行。舞劇《劉三姐》需要在原有山歌旋律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讓這首山歌變為具有舞性的音樂!每個人物都有每個人物的代表主題,不同的人物、不同劇情的發展都要配合不同的音樂,將“對歌”轉變成“斗舞”的感覺。

◎舞劇《劉三姐》舞美設計 劉罡:

劉三姐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標簽,舞美設計要結合現代的審美,將兩個年代的環境接軌,交融出一個新的環境和形象,呈現簡約時尚的風格電影劉三姐演繹的是哪種戲曲文化,在視覺上給觀眾全新的感受。

◎舞劇《劉三姐》燈光設計 劉寧:

舞劇《劉三姐》需要營造一個如夢如幻的桂林山水的形象,為劇情的展開鋪墊美好的背景。整體的燈光風格柔和、優美,在平和與優雅的過渡中又有小小的驚喜。

電影劉三姐演繹的是哪種戲曲文化_壯鄉舞蹈壯鄉飛歌_壯美廣西歌詞

壯鄉舞蹈壯鄉飛歌_壯美廣西歌詞_電影劉三姐演繹的是哪種戲曲文化

壯美廣西歌詞_壯鄉舞蹈壯鄉飛歌_電影劉三姐演繹的是哪種戲曲文化

電影劉三姐演繹的是哪種戲曲文化_壯鄉舞蹈壯鄉飛歌_壯美廣西歌詞

壯鄉舞蹈壯鄉飛歌_電影劉三姐演繹的是哪種戲曲文化_壯美廣西歌詞

壯鄉舞蹈壯鄉飛歌_壯美廣西歌詞_電影劉三姐演繹的是哪種戲曲文化

舞劇《劉三姐》劇照

電影劉三姐演繹的是哪種戲曲文化_壯鄉舞蹈壯鄉飛歌_壯美廣西歌詞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