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銀環”扮演者、豫劇名家馬琳1958年《朝陽溝》唱片片段
鳳凰新聞2018-07-07 07:54豫劇唱片《朝陽溝》馬琳來自戲韻梨園00:00 03:11豫劇《朝陽溝》 馬琳演唱(馬琳飾銀環、1958年唱片)唱詞:我的娘你不能這樣來想給農民做兒媳事情平常有多少的干部參加勞動有多少學生下了鄉全國的人民有六萬萬哪一個不吃飯不穿衣裳要沒有農民來種地天上不會降食糧多少人想下鄉爭搶不上大字報決心書貼滿墻我的娘不相信親眼去看難道說兒下鄉就不應當娘為兒受盡苦永遠不忘孩兒我忘不了母女的情腸為建設新農村我主意已定說破天道破地我不變主張我愿意下鄉
1958年《朝陽溝》首演馬琳飾演銀環“馬琳是個好演員”-摘自《楊蘭春傳》馬琳同志走了,她走的很遠很遠,再也不和我們見面了!我曾幻想,人死,如同出差外地,到一定時間,自然就會回來。她身患癌癥,在現階段,能回來嗎?馬琳同志去世,已經四個年頭。這次一去并非下鄉演出,而是和我永遠離別,我很想馬琳同志啊!傳統戲云:人死如燈滅,好似湯潑雪。要得還魂轉,海底撈明月。在五十年代初剛建團就和馬琳同志朝夕相處,不管在排練場,還是演出,或下鄉體驗生活,幾十年如一日,同甘苦,共歡樂,建立了革命友誼!
馬琳50年代便裝照馬琳是一位多面手演員,也是豫劇三團的臺柱子之一,她的死等于抽掉了三團一根臺柱子。馬琳在全國也有一定影響,正需要她演戲的時候就去世了,可惜,可惜!她十幾歲就參加鄭州市文工團。本人是少女,《一個志愿軍的未婚妻》她演趙淑華,《羅漢錢》她演燕燕,《朝陽溝》她首演銀環。1958年在北京演出時,《人民戲劇》上的劇照,還是馬琳照的。馬琳在青年時代,不僅演少女,而且也演中年婦女。《紅色的種子》她演寡婦張素珍。《李雙雙》她演李雙雙,演的老婆兒就更多了。凡老婆兒的角色大都是馬琳擔當。《劉胡蘭》中膽小怕事的奶奶,《冬去春來》中善良厚道的奶奶,《杏花營》中艱苦奮斗的大隊長鄭大榮等角色。在北京演出時,田漢、周揚非常贊賞馬琳,既能演少女,又能演老婆兒,是個多才多藝的人才。
馬琳首演豫劇《朝陽溝》劇照馬琳同志不僅專演現代戲,還能演傳統戲。在《柳蔭記》中擔任梁山伯一角。《十五貫》中擔任熊友蘭一角等。不但演舞臺戲,還拍過電影。《甜蜜的事業》里演唐二嬸,《我不是獵人》里扮演田師傅,《冤家路寬》里演高二嬸和電視劇《吹破天的婚事》里的蘿卜纓等角色,都稱她是三棲演員。她不僅演正面人物,又能演反面人物。正面人物演得很有特點,反面人物演的也非常好。她是三團多才多藝的演員。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馬琳并非聰明人,一蹴而就,她也經過相當刻苦的磨練,才達到后來的藝術水平。三團剛建團時,演員大都是青年,也都未婚。馬琳的個頭比較高,據我觀察她演老婆兒可能還行,決定老婆兒就由她演。我給她談了,她一聽非常不樂意接受這個任務。我曾要求:你要不演老婆兒就退出排演場!據說為此事她對別人哭過幾次。后來給她談過,你要愛自己的角色,不要愛你自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只有小演員,沒有小角色。劉胡蘭你照演,但劉胡蘭的奶奶這個角色就決定由你演。她的思想從不通到通。“楊導演叫我演個老婆兒,真是……”
豫劇《劉胡蘭》(馬琳飾奶奶,柳蘭芳飾劉胡蘭)那時,她才二十多歲,從角色要求、思想變化、心理活動、外在動作等,都有很大差距。一個姑娘家,突然叫她演老婆兒,不愿接受這任務是可以想象的。那就要從形體動作改變外形,從姑娘變為老太太。說很容易,真要做起來很困難。那就先從日常生活做起,馬琳同志在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她練呀、磨呀,決心將老婆兒演好。她很注意現實生活,觀察老婆兒一舉一動。在開封,團的門口有位賣花生仁的老婆兒,找買主錢時,她身上裝著用幾層布包著的錢包。演《劉胡蘭》時,勾子軍要搜老婆兒,老婆嚇得哆哆嗦嗦地從身上掏出給劉胡蘭定親的紅貼。勾子軍當是里邊包的錢,等老婆兒解一層又一層,解了半天是張紅貼,氣得勾子軍又失望又惱火!這個情節,就是從賣花生仁老婆兒身上吸取的。經過多次演出,她終于創造出活靈活現的老太太。要把現實變為藝術品,不是把真實生活全部搬上舞臺,而是要經過藝術加工,選擇提煉,集中取舍……一部藝術品,不知包含了演員多少心血啊!一個演現代戲的演員,開的就是現代戲鋪。凡來看戲的觀眾都是你的見證人。你創造的人物深刻不深刻,演的好壞不能哄人。戲演得質量優劣,都和演員的生活深淺有關。因此說,演員的生活基礎極為重要。既然到生活中去,就要撲下身子深入下去。
50年代馬琳在廣場演唱豫劇馬琳去朝陽溝體驗生活,專門跟一位老婆兒在一起,每天上山拾羊屎蛋兒積肥。開始她覺得有點臟,還戴上一副手套。后來由于受老婆兒的感染,她自覺地把手套脫掉了。這戴手套與脫手套之別,是她思想感情的變化,脫手套的舉動,是她內心深處一大飛躍。馬琳演了兩年戲以后,她已經體會到,作為一個演員,需要學的東西很多。不學習,創造就沒有依據。但是,生活不是萬能,表演技巧,演唱方法,特別是戲曲演員,身段、唱腔也不可輕視。老藝人常說:“吐詞不清,道字不明,等于鈍刀子殺人。”戲票座位不管遠近,都是掏錢買的。演員唱腔、道白要像打電報一樣,一字一句都要送到觀眾的耳朵里。馬琳同志很佩服崔蘭田。她去向崔蘭田學過《秦香蓮》。通過學唱“接過來這杯茶,心中亂如麻”,解決了吐詞行腔技巧問題。
馬琳跟崔蘭田大師學習期間留影中國戲曲老藝人雖然沒有理論指導,但他們常年實踐在舞臺上,有些表演,自然也就符合理論的要求。梅蘭芳的“真里有假,假里有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就是矛盾的統一,非常符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馬琳畢竟是跟崔蘭田學習過,風格很象崔派的藝術風味。回想起來,我們和馬琳在一起風里雨里幾十年,為一個共同目的,為一句唱腔,為一個動作,在一個排練場,有多少個不眠之夜哪!人的年齡不平均,假如能平均,愿將我的年齡給馬琳幾年。幾次夢見馬琳。馬琳同志,我很懷念你!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