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票友占三席 “戲窩子”絕對有“戲”
王春(左六)、張斌(左四)、王小偉(右三)在河北梆子十大名票大賽頒獎現場,三位名票均來自滄州。
8月16日,河北廣播電視臺《絕對有戲》欄目播出第五屆河北梆子十大名票大賽決賽,十大名票正式出爐。在獲獎的10人中,滄州票友就有3人。消息傳來,喜歡戲曲的人們高興地說:“滄州真不愧是戲曲之鄉,票友都這么出色!”
記者采訪了這3位票友,聽聽他們與河北梆子的故事。
王春:
“鐘馗”魅力打動觀眾
大賽評委團由京津冀三地藝術家坐鎮,通過票友演唱、唱腔分享、專家點評三個環節,生動展現經典戲曲唱腔的藝術魅力,讓人們了解唱腔之美以及深厚的戲曲文化。
大賽中表現最驚艷的,是來自滄縣的票友王春。舞臺上,那個威風凜凜的鐘馗登場后,誰也不敢相信,扮演鐘馗的,竟然是位女票友。
“賢妹呀,你莫悲聲,愚兄對你訴衷情……”當王春化身舞臺上的鐘馗,如泣如訴般唱起這段感人肺腑的唱段時,一下子把評委和觀眾帶進了鐘馗的內心世界。
當天,王春獲得現場最高分。
作為一名女票友,敢在舞臺上表演《鐘馗嫁妹》,需要實力,更需要膽量。“這是我第一次扮演鐘馗,我就想挑戰一下自己,演了就不遺憾。”王春說。
王春今年49歲,滄縣人,小時候學過河北梆子。戲曲不景氣那些年,她曾一度離開舞臺。可她還是愛戲。兜兜轉轉,后來,她組建劇社,雖然是業余的,也算重返了舞臺。她是女老生,有副好嗓音,去年曾在《絕對有戲》推出的第9屆京評梆豫票友大賽上獲得金牌票友的稱號。今年參賽,她特意選擇了難度更大的《鐘馗》。
“我特別喜歡這出戲,尤其喜歡鐘馗嫁妹這段唱,平時就愛哼唱。比賽時,當我扮上鐘馗后,才真正體會到專業演員有多難。為了展示鐘馗的形象,要穿十幾公斤重的戲裝,要在臀部綁上木棒,還要穿厚底靴……我只是唱,還沒有多少動作,演下來已經累得喘不上氣來。專業演員還要做各種繁難的動作,我真是太佩服他們了!”王春說,這次演出讓她更加敬畏舞臺。
張斌:
希望能得“大滿貫”
50歲的張斌有自己的一攤生意,唱戲是愛好,也是快樂之源。只要有時間,他就去劇社玩,京評梆三個劇種,哪個都能唱一段。
張斌是東光人。東光是京劇大師荀慧生的故鄉,戲曲氛圍濃厚,劇社活動也很活躍。張斌從小喜歡戲,幾十年來,他學戲的“老師”不斷在變:開始是戲匣子,后來是收音機、電視機,現在成了手機。
他嗓子好,尤其適合唱老生。開始,他學的是京劇,曾在《絕對有戲》組織的京劇十大名票比賽中獲得十大名票的稱號。看到河北梆子十大名票比賽,他也興奮地報了名。
在比賽現場,張斌以一段河北梆子中頗有特色的銀派唱段《綠如意》亮相,贏得了評委們的認可。但他不滿足,總覺得還有提升的空間。
問他有什么愿望?他說自己還會唱評劇,《絕對有戲》如果要搞評劇十大名票比賽,他一定報名,爭取再抱個獎杯回來,實現自己的“大滿貫”夢想。
王小偉:
賣糖葫蘆的唱起穆桂英
“以前我最拿手的事就是穿糖葫蘆和看孩子,現在要是問我什么最拿手,我就會說,唱河北梆子。”捧得“十大名票”獎杯,王小偉激動地說。
48歲的王小偉是任丘人,對她來說,河北梆子是個遙遠的童年夢。那時,任丘城鄉都飄著梆子腔,11歲的她在當地藝校學過3年戲,畢業后還曾跟團演出了一段時間。后來劇團散了,她也結婚生子擺攤賣糖葫蘆,戲腔離她的生活越來越遙遠。
后來流行全民K歌,在音樂的伴奏下,王小偉偶爾會唱上一段戲歌過過癮。今年春天,她的一位同學鼓勵她參加第五屆河北梆子十大名票比賽,她自己沒信心,同學卻給報了名。
經過復賽,王小偉脫穎而出。決賽時,選手們都要進行彩唱表演。她唱的是《穆桂英掛帥》。“勒上頭、扎上靠、戴上盔頭,我已經上不來氣,整個人都快虛脫了。”她說,當時萌生了退意。在河北梆子名家劉文靜的鼓勵下,她硬著頭皮上了場。
“我是個隨遇而安的人,沒啥太大的想法,能得獎已經是很大的驚喜了。”王小偉說,把戲曲當成愛好,高興時唱上一段,人生足矣。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