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朱春燈哭墳”,使得毫無名氣的業余演員商芳會一炮走紅,繼而一發不可收拾,使得商芳會的碟片充斥西北秦腔市場,人氣久高不下。

商芳會走紅的原因是復雜的,網上已有不少高論,這里且不贅述。除了唱腔表現力之外,商的代表作品《牧羊卷·哭墳》唱詞內容的感染力是不容置疑的。

朱春燈跪墳園淚如泉涌,尊一聲年邁的母你陰魂來聽。

天不幸我的父早已喪命,娘為兒守寡居孤苦伶仃。

娘為兒顧不得雪積霜凍,娘為兒顧不得烈日烘烘。

娘為兒忍饑渴猶如染病,娘為兒日夜里坐臥不寧。

養育恩比天還高更比地厚娘啊比泰山還要重,

老娘啊,兒殺身難報娘尺寸之功!

這都怪西地里蠻賊犯境,欺壓我天朝無能缺少英雄。

非怪兒列家規違尊娘命,還念著祖國疆土錦繡的河山萬萬生靈。

幸喜得擒蠻賊旗開得勝,主恩厚賜官誥耀祖榮宗。

實想說回家來吧娘伺俸,回家來不見我娘面卻留下了兩堆黃土冷清清。

再不能聽娘的聲音見娘的尊容,再不能娘把你兒叫幾聲。

再不能夫妻們雙雙來把老娘來孝敬,再不能早進茶膳夜點燈。

再不能出門做業對娘來問稟,再不能回家來聽娘的聲。

朱春登直哭得昏迷不醒,要相逢除非是南柯夢中。

在這段唱詞中,充分利用了排比的句子,先是有五個“娘為兒”,繼而在唱到“回家來不見娘面、兩堆黃土冷清清”時,連用了六個“再不能”,使人肝腸寸斷,痛不欲生。

人們對父母的感情,是任何時候都不可泯滅的,是先天性的。記不清是哪個劇本中有“娘懷兒十個月”的唱詞

娘懷兒一個月不知不覺,娘懷兒兩個月才了然。

娘懷兒三個月成為絕頂,娘懷兒四個月似火把身燃。

娘懷兒五個月十指繃爛,娘懷兒六個月六肢不全。

娘懷兒七個月分為戀巧,娘懷兒八個月把盆來現。

娘懷兒九個月兩肋疼漲,娘懷兒十個月我才把兒添。

從中也可以體會為什么人們對于父母的感情,是其他任何感情不能替代的。

記得在年幼時,在農村老家里當人們給父母送葬時,總要披麻戴孝,孝子們的背上總要戴著“無父何怙(hu4)”或“無母何恃(shi4)”的字樣,當時只知道是一種祭典之意,具體含意并不確切理解。后又見“哀哀父母,生我劬(qu2)勞”等語,于是正本溯源,找到了這些句子的原始出處,即《詩經·小雅·谷風之什·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榖,我獨何害。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谷,我獨不卒。

這首“蓼莪”表現的是人民苦于兵役不得終養父母,表現了作者對父母的深厚感情。詩的前兩章用“比”的手法,表現“父母劬勞”;后兩章用“興”,象征自己遭遇不幸,首尾遙遙相對;中間兩章一寫兒子失去雙親的痛苦,一寫父母對兒子的深愛。全詩情真意切,讀來令人感慨至深。用現代語言,這首詩大體可以譯為

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青蒿。

可憐的父母親啊!為了生養我受盡勞苦。

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牡菣(qin4香蒿)。

可憐的父母親啊!為了生養我積勞成疾。

小瓶的酒倒光了,是大酒壇的恥辱。

孤苦伶仃的人活著,還不如早些死去的好。

沒了父親,我依靠誰?沒了母親,我仰賴誰?

出門在外,心懷憂傷;踏進家門,魂不守舍。

父母雙親啊!您生養了我,撫慰我、養育我;

您拉拔我、庇護我,不厭其煩地照顧我,無時無刻懷抱著我。

想要報答您的恩德,而您的恩德就像天一樣的浩瀚無邊!

南山高聳聳,暴風陣陣起。

人們沒有不過好日子的,為何只有我遭受不幸!

南山高巍巍,暴風呼呼吹。

人們沒有不幸福的,為何只有我不得終養父母!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詩經·采薇》)”。也許無論古人今人,對于父母的感情都是一脈相通的,我不知道秦腔《哭墳》中唱詞的原作者是否參考了《蓼莪》,但如果逐行相互對比一下,就可以明顯地看出,那絕對是現代版《詩經》的“蓼莪”!

“秦腔何必苦斷腸”,高亢悲愴是秦腔的顯著特征,“苦”和“哭”和秦腔唱腔藝術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從民間藝人董厚生,到他的弟子商芳會、楊紅梅等,都是以演蒼涼悲壯的唱段為基礎的。

羊羔跪乳,烏鴉返哺;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方為作人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