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黃梅戲發(fā)源地湖北黃梅縣,唐朝一牛人死在這里
黃梅戲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與京、越、評、豫并稱。為什么叫黃梅戲呢?因為黃梅戲的發(fā)源地在黃梅縣。黃梅縣在哪呢?有意思的是,作為安徽最主要戲曲黃梅戲發(fā)源地的黃梅縣,卻不屬于安徽。
安徽省西南角,與湖北省東南角的結(jié)合部,就是黃梅縣。而黃梅縣隔著一條浩瀚長江,南岸就是江西省九江市市區(qū),可以稱得上雞鳴三省。唐朝大詩人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在這里寫下了不朽的詩篇《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而白居易凝眉北眺的,就是江對岸的黃梅縣。
黃梅縣隸屬于湖北省黃岡市,面積1701平方公里,人口104萬。湖北省黃梅縣因安徽黃梅戲而出名,但黃梅縣的歷史可不是只有黃梅戲。
早在春秋時期,南方有兩大強國:吳國和楚國,互相拍板磚。而吳、楚兩國的邊界,就在鄂皖贛交界處,也就是現(xiàn)在的湖北黃梅——江西九江——安徽宿松一帶。黃梅因處在楚國的最東部,吳國的最西部,又正好卡在長江要塞上,所以又被稱為“吳頭楚尾”。
之后的黃梅在秦朝隸屬九江郡、東漢隸屬廬江郡。有件事還要說一下,秦末反王之一的英布,在隸屬項羽期,曾修建過九江城。而那時的九江在黃梅縣西南70里?!对涂たh志》講得很清楚:九江故城在今之黃梅西南七十里,英布所筑。
到了三國,孫權(quán)喜歡折騰,把黃梅縣境劃來劃去安徽黃梅戲發(fā)源地,最終劃到了揚州蘄春郡名下。后面的“短命鬼王朝”也是一路窮折騰,黃梅跟過荊州武昌郡、揚州廬江郡,江州尋陽郡。直到南朝齊武帝蕭頤永明五年,公元486年,從蘄陽(原蘄春)劃出一個永興縣。永興縣治,就在黃梅縣西郊?!岸堂硗醭辈徽垓v不開心,隋文帝楊堅也是折騰夠了,到了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正式將新蔡(原永興)改名為黃梅。
為啥叫黃梅?因為境內(nèi)有一條黃梅水,一座黃梅山。為啥這座山叫黃梅山?因為山上有漫山遍野的黃梅。楊堅懶得再費腦筋給新縣定縣名了,山上黃梅多,那就叫黃梅縣吧。
唐朝的時候,黃梅隸屬蘄州,看上去一切平靜如常。但到了唐末,黃梅縣發(fā)生了一件轟動全國的大事,一個鬧翻全國的牛人,被官軍追殺至黃梅,卒。
黃巢知道吧,鹽販子出身的唐末農(nóng)民大起義領(lǐng)袖,寫下“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霸氣詩句。而黃巢出道時跟過一個更牛的大鹽販子反唐,他就是王仙芝。
王仙芝是山東人,因受不了唐朝對百姓的壓榨,于乾符元年,公元874年,帶著幾千弟兄,起義于長垣,自稱均平天補大將軍。隨后,黃巢才跟著王仙芝闖蕩亂世江湖。
唐朝發(fā)兵圍剿王仙芝,老王就帶著小黃滿世界溜達,把唐軍累到吳牛喘月,洋相百出。不過,王仙芝也是個半料子英雄,打到一半就想投降唐軍,被黃巢一通老拳暴揍,然后各玩各的。
黃巢把“鹽業(yè)公司”越做越大,而王仙芝的“鹽業(yè)公司”越開越賠錢,被唐軍一路追殺到黃梅。公元878年初,王仙芝部5萬人被唐軍曾元裕軍堵在黃梅,最終慘敗,王仙芝本人戰(zhàn)死。
王仙芝死在黃梅后,黃梅這座小城又逐漸歸于平靜。兩宋和元朝沒啥變化,一直跟著蘄州過日子。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黃梅縣治并不在現(xiàn)在的黃梅縣城。直到元仁宗皇慶元年安徽黃梅戲發(fā)源地,公元1312年,才搬到了現(xiàn)在的縣城。明朝也是一路窮折騰,蘄州的級別忽高忽低,但基本不涉及黃梅,還是跟著蘄州。清朝時,黃梅隸屬黃州府。
在清朝中期時,黃梅戲開始慢慢流行。最早時稱為黃梅采茶調(diào),后稱為黃梅調(diào),開始流行于鄂皖贛交界一帶。黃梅戲從黃梅縣走出來后,反而在安徽發(fā)揚光大。尤其是在五十年代,黃梅戲電影《天仙配》的播出,更讓黃梅戲具有全國性的知名度。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安徽黃梅戲發(fā)源地,……夫妻雙雙把家還……,比翼雙飛在人間?!蹦慵词箾]聽過黃梅戲,也一定知道這幾句知名度超大的戲詞。
而這些,都和湖北黃梅縣有關(guān)。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nèi)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wǎng)絡資源。如若本站內(nèi)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