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知識】陜西地方戲曲劇種有哪些
陜西省是我國地方戲種繁多的的地區(qū)之一,有很多民間戲曲深受民眾喜歡。那么,你知道陜西的地方戲曲劇種究竟有哪些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或許,你對其中的戲曲情有獨鐘,是一枚忠實的戲迷。
秦腔戲曲劇種有哪些,中國西北最古老的戲劇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區(qū)是陜西省寶雞市的岐山(西岐)與鳳翔(雍城))。成熟于秦。
秦腔又稱亂彈,流行于中國西北的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寶雞的西府秦腔口音最為古老,保留了較多古老發(fā)音。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jié)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稱“桄桄子”(因為梆擊節(jié)時發(fā)出“恍恍”聲)。
秦腔
眉戶,是陜西省的主要戲曲劇種之一,又稱“眉鄂”或“迷糊”戲曲劇種有哪些,以其曲調委婉動聽,具有令人聽之入迷的藝術魅力而得名。它的貢調主要由小曲小調所組成,俗稱“曲子戲”,文人慣稱為“清曲”。
現(xiàn)代眉戶在關中分東西兩路。東路眉戶盛行于華陰市和華縣,民間流傳有“同州的梆子部陽的線,二華的眉戶天下傳”的說法。西路的眉戶最早盛行于眉縣、戶縣,并以“眉戶”得名。
碗碗腔
碗碗腔,是陜西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又稱“燈碗腔”、“阮兒腔”,前者因小銅碗主奏擊節(jié)和皮影燈而得名;后者因主奏樂器阮咸而得名;板腔體結構,唱詞通俗典雅,音樂悠揚輕盈,音律細膩聲韻嚴謹。
該劇種起源于陜西省華山北麓的華陰、華縣一帶,清初時就已經形成并且成熟完善,歷史劇目一直都是用皮影戲形式演出流行于民間。
商洛花鼓
商洛花鼓民間通稱花鼓子、地蹦子,流行于陜西省商洛地區(qū),屬于民間地方戲曲,是中國陜西商洛地區(qū)特有的一種傳統(tǒng)藝術表現(xiàn)形式,融合了商洛民間藝術特色,唱腔以商洛地方語言為主,故稱“商洛花鼓”。商洛花鼓藝術形式豐富多樣,音樂曲調流暢優(yōu)美,傳承歷史久遠,在戲曲音樂發(fā)展演變歷史的研究中具有“活化石”的作用。
同種梆子
同州梆子,陜西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是現(xiàn)代秦腔誕生之根基所在。形成于陜西省關中東部以大荔縣(舊同州府治)為中心的十數(shù)縣,在明朝嘉靖年間基本形成,因伴奏樂器中采用棗木梆子擊節(jié),發(fā)“桄、桄”聲戲曲劇種有哪些,故稱“桄桄亂彈”或“梆子”。后為區(qū)別于其他梆子劇種,始稱“同州梆子”。
一般認為同州梆子即老秦腔,是秦腔的肇始之源,對于各路秦腔的形成都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以西安為中心的中路秦腔(即西安亂彈)形成以后,它被稱為“東路秦腔”,外省稱“西秦腔”、“西調”、“陜西梆子”、“山陜梆子”等。
大戲劇
「最受歡迎的戲曲公號 最具人氣的戲曲交流平臺 」
古著經典 | 戲曲學習|現(xiàn)代戲曲 | 地域文化| 學習品鑒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fā)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