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少年時,回想剛開始看梅派時,就有老先生提醒我說:“好戲還多著呢,一點點往下看吧。”我爸我媽發現我眼神執著,忙問梅先生這八出都是哪些。對方逐一報著戲名:“記好了哇霸王別姬京劇唱段,梅先生一輩子演出最紅火的戲,老百姓稱之‘梅八出’,你一出出地認真看,等看完了這八出,你對梅派也就懂得了不少……”

我錯亂地看起來,有些一看就覺得好,另外則不太懂……

梅先生是搖擺而來,中國的戲曲祖先也是搖擺而來,有東海黃公,有踏搖娘,還有大名鼎鼎的蘭陵王。當然它很多,后來我淘汰之,只剩下這三個……

總的看戲過程,是積累多于淘汰,懂得的戲越來越多,對梅蘭芳的理解也越來越深。

《貴妃醉酒》,盡管情節簡單,但四平調很美。畫面和舞蹈都很美。

《霸王別姬》,那段歷史深入心中,霸王為什么失?。坑菁槭裁催€跟著他?那舞劍,那夜深沉,那許多的細節……

《鳳還巢》是首輕音樂,它戲里沒有壞人,但相對壞一些的人也很動人。

至于《穆桂英掛帥》,那是在十年大慶期間看的,這是出大戲了。劇場似乎在人民大會堂,非常壯麗。戲詞我只記住了兩句:“我不掛帥誰掛帥,我不領兵誰領兵……”后四十年,我進入了中國京劇院,我認識了梅葆玖與杜近芳,我聽他們講了不少梅先生排練《掛帥》的往事。

梅蘭芳不是總演這八出,他一生也沒一次演全過。我當然也沒能一次看全,但又自信覺得對梅和梅派理解漸漸深了。

近年更深入思索起來——梅是個大演員,他有多少出劇目?習慣他的能戲有三百出,但其中最經典的可稱為梅八出,為什么是八?習慣了,俗話四平八穩,八泛指其多,如果說百道千,不是不可以,但總覺得不合適。

對觀眾稱頌的這八出,梅先生也不是總演的。這又為什么?我后來看了電影《游園驚夢》,終于又多了一出。《抗金兵》與《生死恨》梅先生后半生始終沒有再演,但我后來偶然知道了他年輕時演出《女起解》,是僅僅把這一小折居然是放在大軸位置上的,從這里看它不輸于其他的梅八出了,怎么回事?于是漸漸梅八出的數量又多起來,其中最好的就是《掛帥》,我后來看了多次,慢慢的,心中的梅派分量沉了,它劇目之量近乎或等于“八出”了,它是一個近似量霸王別姬京劇唱段,從來就不是絕對量。《掛帥》是我的“第一梅劇”,《游園驚夢》則是我心中的“第一昆曲”。當然,排演《掛帥》也成為我研究京劇的“第一過程”。懂得了“戲是一點點改出來的”,懂得了梅蘭芳說“我還是照我的辦法排戲”的話。

盡管至今我還有個別梅劇沒有看過,但“梅八出”的說法牢牢印在我心里。

不管是梅八出到底有幾出霸王別姬京劇唱段,把它擱在梅先生身上,就足以證明梅先生會演的劇目之多。這是咱們中國人的習慣,也沒什么不好。盡管從唯物辯證法來看,八出之說,只是草率估量其多,而且它還是一個可以變化的數字,在梅先生年輕時是這樣八出,在其中年或晚年時,就勢必又有所變化。

京劇大了,我也大了?;?,京劇豐富了,我也豐富了,更重要的,是我心中的梅派更加深厚了。我不限于其“八”,而在乎其活其深,它們大于表面上的“八”的數量。

我們都從梅八出身邊走過。

百度百科:所謂“梅八出”,指的是梅蘭芳大師的八出代表劇目:《霸王別姬》、《貴妃醉酒》、《宇宙鋒》、《鳳還巢》、《生死恨》、《游園驚夢》、《抗金兵》、《穆桂英掛帥》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