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的代表作 以“武”會友 51部經典京劇武戲鏗鏘開鑼
光明網訊(記者 趙艷艷)京劇,被譽為中國的“國粹”。1876年3月2日,上海《申報》在報道中首次使用了“京劇”的名稱,從此產生了“京劇”這個名字。
京劇可粗略的分為文戲和武戲。作為京劇的“半壁江山”,武戲伴隨了京劇藝術的發生、發展、成熟全過程,具有鮮明的獨特性。眾多前輩藝術家創造了大量豐富多彩的經典武戲劇目,這些留存下來的武戲劇目是京劇藝術的寶貴遺產。
為振興京劇武戲,推進劇目傳承,自3月2日起,由北京京劇院隆重策劃推出的“武”彩“京”華武戲展演將正式啟動。這一年度活動將通過挖掘整理經典武戲,為武戲演員搭建以戲帶功促成長的重要平臺,全面展示演員高超技藝、劇院昂揚姿態及武戲藝術魅力。
北京京劇院院長劉侗表示京劇的代表作,2021年,北京京劇院與北京外國語大學藝術研究院合作完成的“京劇葉(盛章)派武丑藝術表演人才培養”中,重點加工打磨了《三盜九龍杯》《借扇》《刺巴杰》《盜甲》等一大批武戲劇目,贏得了廣泛好評。新編京劇《大刀王五》成功首演,成為劇院推動武戲創作的有益探索。劇院將以武戲展演為契機,搭建廣闊平臺,為每一位有志向的武戲演員插上逐夢的翅膀京劇的代表作,為京劇武戲的當代弘揚做出應有的貢獻。
“武戲演員藝術生涯的黃金期十分短暫,青年武戲演員們要牢牢把握展示良機。”京劇表演藝術家楊少春勉勵青年武戲演員“關口前移”,在排練時下苦功夫京劇的代表作,在舞臺上顯真本事,盡善盡美完成每場演出。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級巡視員馬文總結此次北京京劇院武戲展演活動有三大亮點:一、充分彰顯武戲在京劇發展歷史中的重要地位;二、武戲展演活動是北京京劇院持續打造“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的又一重要舉措;三、傳承京劇武戲藝術,發揚其中所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北京京劇院的重要職責。
北京京劇院副院長朱甲宣布了武戲展演全年演出日程安排。演出劇目包含大型劇目17部,中型劇目9部,小型劇目25部;演員陣容覆蓋劇院領銜、劇院中堅、青年領軍和青年人才,武生、武旦、武凈、武丑各行當全梁上壩。展演將于3月、6月、7月、9月、11月分別在國家大劇院、長安大戲院、吉祥戲院演出30場,以集合全院之力發揚武戲精神、推動武戲傳承。
據悉,3月2日、3日,京劇《楊七娘》《齊天大圣》將在國家大劇院震撼開場。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