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劇創造的絕活 兩年內賣了40萬個 川劇變臉娃娃變出文創大名堂
“我們四川川劇創造的絕活,有一種絕活,既神奇又好看,既瀟灑又浪漫……”川劇變臉是四川一絕,也是中華藝術之瑰寶,名揚四海,享譽全球。從去年開始,一款會變臉的玩偶在成都各大景點掀起了一股新奇浪潮川劇創造的絕活,來成都旅游的朋友也多半會把川劇變臉娃娃當作必買的紀念品之一。不過,讓人們沒想到的是,這款川劇變臉娃娃推出至今還不到兩年時間,銷售量已超過40萬個。川劇變臉娃娃為何如此受歡迎?研發川劇變臉娃娃的團隊下一步還有什么計劃?昨日,“變臉娃娃之父”、西虎團隊創始人丁成虎為記者講述了川劇變臉娃娃的誕生過程。丁成虎還透露,他們接下來將與VR(虛擬現實)技術公司合作,用高科技來深挖成都文化內涵,開發更多文創產品。
懷揣100元錢 他曾只身去麗江創業
丁成虎是成都人,他留著小平頭,蓄著山羊胡,頗具藝術家氣質。“你要從哪里開始擺啊?我的經歷豐富得很哦。”剛剛坐定,樂觀豁達的丁成虎就笑瞇瞇地向記者講起了他的創業心路歷程。丁成虎告訴記者,他17歲時就到廈門的沃爾瑪工廠打工,從小酷愛設計的他選擇了從事產品設計。“在流水線上設計各類工藝品,讓我累積了不少設計經驗。”丁成虎說,工作3年后川劇創造的絕活,他憑借著一腔熱忱,信心滿懷地回到家鄉創業。
談話間,丁成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后感慨道:“回到家鄉,我開了一家工藝品收藏的小店,開了3年,后來因為經營不善,第一次創業失敗了。”丁成虎告訴記者,那次創業雖然失敗了,自己卻從創業過程中積累了不少經驗。為了生存,在朋友的介紹下,丁成虎懷揣著100元錢來到麗江,開始做手工藝品生意。見記者好奇,丁成虎接著說:“你肯定想問,100元錢怎么能創業啊?其實,當時我還帶來了一批烏木,正是這批烏木讓我得以在麗江立足。”原來,丁成虎將這批烏木開發成了風鈴,在當地頗受游客青睞。從第一次創業失敗到第二次創業小有盈利,丁成虎逐漸找到了創業的門路。
從小喜歡做設計 他開發出川劇變臉娃娃
“我從小喜歡做設計,所以我一定要把老本行做好。”丁成虎說,在麗江創業和生活的6年,讓他明白:設計才是他的最愛。2008年,丁成虎回到成都,從事設計、策劃相關的工作。“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創產品,每個旅游者也都期待買一些特色工藝品回家。我為什么不設計一款產品,既能展現成都特色文化,又能夠吸引旅游者買單呢?”想到這里,丁成虎開始琢磨如何開發具有成都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2012年,丁成虎設計的第一款川劇變臉娃娃誕生。談及川劇變臉娃娃的設計,丁成虎告訴記者,他從左輪手槍的原理中獲得啟發,于是在玩偶的腦袋四面各貼一張臉,你輕碰一下它的帽子,“叭”的一聲,轉眼間娃娃就變了一次臉。每個川劇變臉娃娃都可以變出喜、怒、哀、樂4種表情。憑借這個有趣的創意,丁成虎還順利申請了專利。
“產品出來了,銷售是關鍵。川劇變臉娃娃是一種文創產品,銷售自然也不能馬虎。”丁成虎說,多年的創業經驗讓他認識到,川劇變臉娃娃的銷售絕不能走尋常路,于是,他將川劇變臉娃娃帶到錦里、寬窄巷子等景點,讓這些景點的變臉演員現場表演幫忙銷售,“熱烈火爆的變臉節目一結束,變臉演員便掏出川劇變臉娃娃,面對如此新穎可愛的玩偶,觀眾想不掏腰包都難!首批川劇變臉娃娃推向市場后,兩個月就狂銷了10萬個。”丁成虎興奮地說。
研發走跨界路線
文創產品也有科技范兒
回憶起當初川劇變臉娃娃投入生產的過程,丁成虎唏噓不已。“川劇變臉娃娃這個項目起初并不被人們看好,我拿著設計方案找了不少風投和企業,結果卻碰了一鼻子灰。”丁成虎說,憑著自己多年的文創產品開發經驗,他相信川劇變臉娃娃一定會贏得市場認可。于是,丁成虎放手一搏,向別人借了50萬元,讓川劇變臉娃娃投入生產。幸運的是,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川劇變臉娃娃就銷售了40萬個,這個成績讓丁成虎感到異常驚喜。川劇變臉娃娃為趨同化的旅游工藝品市場帶來了一股新風,受到游客們熱情追捧。
談及下一步的打算,丁成虎透露,他們將繼續打本土文化牌,除了研發熊貓圖案的手機殼等工藝品外,他們還將跨界合作,與成都VR技術公司共同研發新的文創產品,讓成都的文創產品獲得更大的市場。
創客秘籍
對創客而言,創業之初,碰一鼻子灰是常有的事,但越是不如意越要相信自己,因為你的自信就是一筆財富。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