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園驚夢昆曲 游園驚夢丨游詩入畫賞昆曲 山水清音《牡丹亭》
蘇州園林與昆曲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不同部分,兩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正如中國園林藝術大師陳從周先生所說:“以園解曲,以曲悟園,曲要靜聽,園宜靜讀......一山一水游園驚夢昆曲,一亭一樹,無異于舞臺上的一舉一動,一詞一句,園林的韻律、曲折高下與昆曲別無二致。”
五一勞動節(jié)期間,中國園林博物館上演了一場實景園林版昆曲《牡丹亭》,在蘇州暢園如詩如畫的美景中,典雅柔婉的園景與悠揚婉轉的昆曲完美融合,為觀眾呈現(xiàn)出視聽的雙重盛宴。
《牡丹亭》又名《還魂記》,是湯顯祖《玉茗堂四夢》之一,湯顯祖曾說:“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牡丹亭》中杜麗娘的藝術形象塑造得極為成功,她因夢生情游園驚夢昆曲,因情而死,后又因情而生,起死回生,與柳夢梅一起上演了一出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
園林實景版昆曲《牡丹亭》將經典橋段“游園”、“驚夢”演繹于園林之中,觀眾與演員僅相隔一池清水,既享受清幽靜雅的園林美景,又欣賞昆曲的悠揚婉轉,輕柔曼妙,身臨其境地感受著古代園居生活的愜意與傳統(tǒng)園林文化的獨特魅力。
昆曲表演者們以纏綿的唱腔、柔美的動作再現(xiàn)了杜麗娘與柳夢梅之間那亦真亦幻的愛情故事。他們一出場,古代女子的獨特美感便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眉目含羞的情態(tài)、柔婉俏麗的身姿使人著迷其中。
看那湖山石旁,亭畔花側,笛聲悠揚,有佳人蓮步輕移,秋水含情,花園“尋夢”。杜麗娘在花園中將自己的孤影自憐、傷春落寞的哀愁與這充滿生機、意趣盎然的春景交織起來,纏綿哀婉,惆悵滿懷。她深深感嘆“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園林與昆曲就在這個情緣注定的夢中發(fā)生了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而身處園林之中觀賞表演的我們,似乎也走入了麗娘的夢,與她共悲喜。
欣賞園林,需要進入一種“虛境”,在宣紙一般的云墻上,將搖曳的樹影篩成動人的水墨;欣賞昆曲,又何嘗不是如此。昆曲唱演和欣賞的最佳形式,從來就是粉墻花影,笛簫鼓板,三五知己,花前品茗,梅下飲酒,簫竹盈耳,拍曲應和,情興倍添。
中國古典園林有著三千年的歷史,而起源于十四世紀的昆曲有著“百戲之祖”的美稱,它們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兩翼,記錄著中國人探尋理想家園、追求精神享受的文化旅程。
供稿:志愿者王璐瑤
開館時間:9:00-17:00 15:30停止入館
*園博館已實行實名制入館,請您攜帶有效身份證件入館參觀(學生請攜帶學生證)。
*園博館作為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資源單位,長期開展各類園林主題校外教育活動游園驚夢昆曲,歡迎北京市中小學生持“北京市中小學學生卡”(天壇背景,無照片)到館內中央大廳游客服務中心進行刷卡登記。
游客服務中心咨詢電話:(周二至周日 9:00-17:00)
園博館倡導綠色出行,推薦您乘坐地鐵或公交前往參觀:
地鐵路線:地鐵14號線至園博園站,換乘專55路公交車至正門下車。
公交路線:乘坐327路、385路、951路至蘆井站下車,向東步行5分鐘即到。
喜歡我們的文章,為我們點贊吧
展覽 | 教育 | 文化丨收藏丨學術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fā)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