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鎖麟囊經典唱段 再看程派五老的《鎖麟囊》兼懷念趙榮琛 李世濟二位
《鎖麟囊》這出戲在整個京劇史上都可以算是最成功的劇目之一,同時也是翁偶虹無數劇作中最成功的一部。這出戲集程派青衣藝術之大成,集中展現了程派的唱腔、水袖、念白等各個方面的藝術魅力。在這出戲問世的近八十年來,從程硯秋本人到他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傳人,甚至于其他青衣流派的傳人都爭相演出這出戲,使得這出戲成為京劇舞臺上演出次數最多的劇目之一,也成為最受人們熟悉和喜愛的劇目之一。程硯秋1957年拍攝舞臺紀錄片時自然是首選《鎖麟囊》,但由于種種原因最后不得不舍棄這出平生最得意之作而拍攝了《荒山淚》。因此我們永遠也無法領略到程硯秋演薛湘靈的藝術魅力,只能從他那美妙的唱腔中申發出無限的想象。
在程派第二代的幾位傳人中,新艷秋的《鎖麟囊》我只看過“春秋亭”和“團圓”兩折錄像,那種曼妙的唱腔真是進入化境了。趙榮琛的《鎖麟囊》我也只看了83年紀程演出時的一折“歸寧”和80年代中期在上海實況錄像的從“進府”到“盤問”的幾折。在這個錄像里,趙榮琛由于當時受了氣(見《翰林之后寄梨園》)所以嗓子出了問題。趙晚年嗓子本來就很不好,喉音非常嚴重,這大大影響了程腔的藝術美感。而這一次他的嗓子更是嚴重失潤。剛出場的幾句念白還得了個滿堂好,“一霎時”一段唱的也還算酣暢淋漓,但到“三讓椅”時幾乎已經發不出聲音來了。這次演出對趙榮琛的打擊很大,從此直到他去世的十年間再也沒有演出過。王吟秋追隨程硯秋時間最長,獲益最多,而他又處處恪守老師的規范,因此他是最能展現程派藝術原貌的一位。1980年代初,王吟秋在上海養病時由上海京劇院的一班演員陪他演出了《鎖麟囊》并留下了珍貴的錄像。這出戲可以稱得起是陣容豪華:海上名丑、程硯秋的老搭檔劉斌昆飾演丫鬟梅香,這個梅香可是程硯秋當年在上海首演此戲時的“原版”梅香;盧府丫鬟碧玉是由富連成出身的文武丑泰斗艾世菊飾演的,光從這兩個丑角就可以想見這出戲有多么精彩!如果不是很硬的好角,與劉、艾這樣的配角演戲是很容易被蓋過的。但是比劉、艾分別小23歲和9歲的王吟秋顯然可以與他們旗鼓相當,這也可以看出王吟秋的藝術水平之高了。文革后,李世濟首先沖破藩籬,重新上演了《鎖麟囊》。這是她為程派立的一大功!李世濟非常愛演《鎖麟囊》,因為這出戲里沒有繁重的做舞,只有大段的唱腔,她正好可以揚長避短。晚年的程硯秋之所以很愛演這出戲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而對于沒有幼功的李世濟來說這出戲就好像是給她量身打造的一樣。那時候李世濟和唐再忻的兒子唐小浩專門給母親配演劇中的周大器,現實中的母子合演戲中的母子,也使這出戲增色不少。李薔華長期在武漢和上海演出,對程派在南方的傳播和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李薔華雖然沒有從程硯秋那里得到太多的親炙,但她的唱腔和念白都很接近程硯秋的原貌。李薔華經常演一些別人不常演的程派劇目京劇鎖麟囊經典唱段,如《二堂舍子》、《女兒心》、《亡蜀鑒》等,這也是她對程派劇目傳承的一大功勞。
在我看過的所有名角的《鎖麟囊》中,最經典的還是1983年紀念程硯秋大師逝世25周年演出時由程派第二代五位傳人合演的《鎖麟囊》。以前讀趙榮琛的自傳《翰林之后寄梨園》,書中很隱晦地寫了當時組織這次演出的困難。困難不是來自于別的地方,而是來自于程派傳人內部。前段時間讀胡金兆的《見聞北京七十年瑣記》。書中有一篇文章專門記述紀程演出時的種種舊事。說李世濟剛開始不愿意參加演出,也不愿意與其他人合演《鎖麟囊》。后來經過程硯秋的忘年交、著名作家馮牧的親自勸說,大家又把《鎖麟囊》里最容易演又最容易得彩的一折“春秋亭”讓給她演,李世濟這才勉強同意參加演出。按照本來的設想,這五位傳人要單獨各演一出戲的,但李世濟還是不愿意演出。總的來講這次紀程演出是很成功的,幾乎集齊了當時程派的所有傳人,留下了一批珍貴的資料,如新艷秋的《六月雪·坐監》、王吟秋的《荒山淚》、趙榮琛的《春閨夢》等。
前段時間是趙榮琛的百歲冥誕。在很多程迷們紛紛紀念趙榮琛的同時也有一些人惡意地誹謗、攻擊他。比如一些人說趙榮琛的表演只是浮于表面,追求的是舞臺效果和現場效應,不是追求藝術的最高境界,趙榮琛與新艷秋相比差了很多云云。當我看到這些評論時非常氣憤!新艷秋的藝術水平固然很高,但是新有新的成就,趙有趙的造詣,這是不能等同視之的。再者京劇作為一種舞臺藝術,難道不應該追求舞臺效果?不需要制造現場效應?京劇大師李洪春說過:“戲在人演”!同一出戲,有的人演來就能出彩,有的人演來就平淡無奇。有的大角,往站上一站就能光彩照人,多么不起眼的角色都得演得很精彩。趙榮琛在《春閨夢》里精湛的水袖舞令看過這出戲的人無不為之傾倒,難道這可以認為只是單純的炫技嗎?照這種邏輯的話,京劇里那些精彩絕倫的武戲都可以認為是雜技表演京劇鎖麟囊經典唱段,是單純的賣弄技巧了。
程硯秋大師收徒很少,能得到他親炙的更是鳳毛麟角。如今隨著李世濟的去世,第二代的程派傳人中只剩下一位私淑的李薔華了。今年是趙榮琛誕辰100周年和逝世20周年,也是王吟秋遇害15周年,程派藝術的掌門人李世濟又因糖尿病并發癥離世。在這種日子里,作為一個程派藝術的癡迷者我再一次欣賞了1983年五老演出的《鎖麟囊》。演出結束后五位大師上臺謝幕的短暫一瞬真是讓人心痛!如今只剩下李薔華一位了。實際上對于李世濟,多年來也是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她就是程派的優秀繼承人和掌門人,特別是她多年來一直得到官方的推崇和認可;但也有人認為李世濟學程派走了樣,離程硯秋的原貌遠矣。據我看來,李世濟繼承程派絕不是因循守舊、亦步亦趨。她的嗓音條件不同于程硯秋,因此她根據自己的條件來演繹程腔,而不是憋著嗓子去唱。當然李世濟最大的缺點就是票友下海京劇鎖麟囊經典唱段,沒有幼功。因此她在《荒山淚》里連個“屁股座子”都來不了。這種唱做并重的戲被李世濟視之畏途,《紅拂傳》這樣的程派本戲她更是不敢問津。李世濟很清楚自己的條件,專攻那些以唱見長的戲,一生常演的程派劇目以《鎖麟囊》、《文姬歸漢》、《梅妃》、《六月雪》等為主,傳統戲以《三娘教子》、《玉堂春》、《賀后罵殿》、《龍鳳呈祥》、《牧羊卷》等為主。實事求是地說李世濟繼承程派并不全面,只能說是繼承或者說發揚了程派的聲腔藝術。但是她當初棄醫從藝,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程派藝術事業。特別是這位藝術家在老年喪子的凄涼晚景中以堅強的毅力擔負起培養傳人的重任,接連培養了李海燕、劉桂娟、李佩紅等人,這是令我十分敬佩的。斯人長逝,令人悵惘!希望程派傳人能接過流派傳承的大旗,把程派幾代藝術家苦心經營的藝術流派傳承下去,讓各位程派前輩在天堂里感到些許的欣慰!
空籬舊圃
2016年5月16日12時16分于蘭州大學勤博樓2014室
京劇藝術盛世梨園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