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侵權,請聯系網站刪除,僅供學習與交流【精品文檔】第頁京劇四大行當京劇四大行當——生、旦、凈、丑行當是我國傳統戲曲一種重要的表演藝術手段,各地方戲曲劇種都有行當的劃分。京劇原分十大行當:一末二凈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貼九夫十雜;后概括為五大行當:生旦凈末丑;最后歸并為“生旦凈丑”四大行當。除這四行外,尚有幾類次要的角色,如武戲中的配角“武行”和“觔斗行”,以及跑龍套的“流行”,所以也有七行之說,即“生旦凈丑,武流觔斗”。其他地方劇種的行當和京劇大同小異,現我們就京劇的行當作一簡單的介紹——1、生行生行,指戲曲劇目中的男性形象,以面部化妝為俊扮為其特點。根據其年齡、身份的不同可以分為老生、小生、武生等不同的種類。老生:指生行中的中年或老年形象,以戴胡須(即髯口)為其特點。又根據其不同的表演特點,分為唱功老生、做功老生和靠把老生三類。小生:指生行中的年輕人形象,根據不同的表演特點,可分為扇子生、紗帽生、雉尾生、窮生、武小生等類別。(《群英會》的周瑜是雉尾小生)武生:指生行中身具武藝的男性形象,又有長靠武生(表現大將)和短打武生(表現綠林英雄)之分。前者扎大靠,重工架;后者穿緊身衣服,重翻打。

(如《長坂坡》之趙云)紅生:有時將其歸入武生行,指勾紅臉的身具武藝的男性形象,最典型的是關羽和趙匡胤。2、旦行旦行,指戲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為青衣、花旦、刀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類別。青衣:又叫“正旦”,多表現那些端莊穩重的中青年婦女,以唱功見長,如《鍘美案》中的秦香蓮,《二進宮》中的李艷妃等?;ǖ憾啾憩F那些年輕活潑俏俐的小家碧玉或丫鬟,以做功和念白見長,如《西廂記》中的紅娘,《拾玉鐲》中的孫玉姣等。武旦:表現那些身俱武藝的江湖女子或神怪精靈,多穿緊身衣服,表演上重翻打,如《白蛇傳》中的青蛇、《十字坡》的孫二娘等。刀馬旦:表現那些女將或女元帥,一般要扎大靠,表演上重靠把工架,如《穆桂英掛帥》中的穆桂英等。老旦:表現那些老年女性,用本嗓唱念,多重唱功,如《紅燈記》中的李奶奶,《吊金龜》中的康氏、《轅門斬子》的佘太君等。彩旦:有時將其歸入丑行,主要表現那些滑稽或兇蠻的青年女子,動作和化妝都極盡其丑。如《鳳還巢》中的程雪艷等。3、凈行凈行,指那些面部勾畫臉譜的男性形象,有正凈、副凈、武凈和毛凈之分。正凈:也稱“大面”、“銅錘”或“黑頭”,所表現的人物多為舉止穩重者,以唱功見長,如《鍘美案》中的包拯,《二進宮》中的徐延昭等。

副凈:也稱“二面”或“架子花”,多表現性格豪爽者,如張飛、李逵等,或奸邪佞幸者,如曹操、趙高等。武凈:也稱“武花臉”,多表現身具武藝者,以武打翻跌見長,如《挑華車》中的黑風利等。毛凈:指戲曲舞臺上鐘馗、周倉、巨靈神等類人物,他們或為天神,或為身體畸形者京劇四大行當,造型夸張,多需墊肩、凸臀京劇四大行當,在表演上以工架見長。4、丑行丑行,指那些滑稽幽默或相貌丑陋的人物,有男性也有女性。男性多在鼻眼間勾畫豆腐塊狀臉譜京劇四大行當,故又稱“小花臉”。有文丑、武丑、女丑之分。文丑:指那些不具武藝的滑稽人物,臉譜勾豆腐塊,又根據其身份、地位、年齡等區分為方巾丑、褶子丑、袍帶丑、鞋皮丑、老丑等。(方巾丑是戴方巾的自命風流儒雅的讀書人,如《群英會》之蔣干)武丑:指那些身具武藝的滑稽人物,又稱“開口跳”,表演上以跌撲翻打為其特色,亦重念白表演。如“水滸戲”中的時遷丑婆子:即女丑,飾演那些或滑稽或兇惡的老婦人,如媒婆、店婆、禁婆等,多表演夸張、語言風趣。(“末”現如今已歸入生行,特此說明)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