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川劇整體發展趨向于低潮,但是川劇中的變臉市場卻處于興旺的發展階段,變臉演出市場正在向著雜耍化、重復化以及泛濫化的方向發展,其已經基本成為了獨立的演出形式,同當前時代相適應。現在是網絡時代,信息傳輸發達,變臉藝術的發展傳承同藝術傳承之間卻存在著天然的矛盾,這就對川劇變臉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本論文的主要內容就是對川劇變臉的藝術傳承及基本現狀進行了簡要分析,希望能夠對川劇變臉的發展作出一定的貢獻,保證川劇變臉的生命力。

【關鍵詞】川劇;變臉;絕活;渝劇;非物質文化遺產;演出市場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3-0015-01

當前川劇變臉演出已經非常普遍,非常多城市所舉辦的文藝匯演和各種節日慶典都存在著川劇變臉進行助陣演出。川劇變臉藝術表演形式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與喜愛,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表演形式和娛樂方式的增加,很多人已經對川劇變臉的新鮮感與喜愛程度有所降低,在這樣的背景下,相關人員必須對川劇變臉的藝術傳承與創新發展給予足夠的重視。

一、對川劇變臉起源的簡要分析

早在以前川劇表演中就已經具有了“變臉表演”的基礎性技術,但是川劇變臉真正意義上的起源是上世紀初,由小生表演藝術家康子林和川南的曹俊臣先生在《歸正樓》中“三變化身”發展而來。最早的表演技術為“扯臉殼”傳統技法,后來曹俊臣先生研究了抹粉火并且將臉譜抹掉。康子林先生的表演技巧則是事先在草紙和夾皮紙上依次畫好臉譜,材質由硬向軟轉變,最終露出眼睛,并且康子林先生結合了北方表演形式“拉洋片”的表演技巧,傳統的“走臉”方法轉變為“扯線”的方法。當然,這些表演技巧不是為了去賣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刻畫人物。藝術家通過變臉手法能夠在一定的時間和時空內進行角色的轉換,并且人物神態、情態以及心態的變化都能表現得淋漓盡致,讓觀眾深刻體會到劇中人物的心理狀態和情緒的變化,通過變臉技巧真正做到了“相隨心變”的表演效果。

二、對“變臉”進入表演市場的簡要分析

戲曲藝術最早發源于百姓,并且在百姓中扎根,老百姓對戲曲藝術也都是無比熱愛,但是老百姓對戲曲的態度同時代的發展、戲曲傳播的方式以及老百姓的勞動方式是密切相關的,戲曲的作用之一就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當前,對川劇演出市場造成影響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主要包括文化的多元化、快速的生活節奏以及娛樂方式的多樣化等,而且隨著歐美日韓文化的強烈沖擊,這就導致很多人在逐漸遠離戲曲,選擇了別的娛樂方式。通常情況下,事業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