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司鼓,打響開年大戲第一槌
舞龍獅、打鐵花、唱大戲……拉滿中國佳節(jié)的儀式感,表現中國人的極致浪漫,為人民美好生活錦上添花。在這樣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歡慶儀式里,越來越多的女性傳承人精彩亮相。她們顛覆傳統(tǒng),涉足曾鮮有女性涉及的非遺技藝,為我們的節(jié)日注入了女性的精氣神。
司鼓
都說一臺鑼鼓半臺戲,鼓響、戲唱,鼓終、曲散。作為戲劇節(jié)奏的支柱、樂隊的指揮,司鼓可謂胸中藏甲百萬兵,手掌帥印震乾坤。隨著司鼓的鼓板一響,好戲即將開場。
春節(jié)來臨,這對女司鼓劉笑霖來說,又是一個“緊鑼密鼓”的假期。從大年初一開始,每天兩場、每場3個多小時,她馬不停蹄輾轉在浙江金華、麗水、衢州等地的各個鄉(xiāng)鎮(zhèn)和村落。
雖然奔波辛苦,但劉笑霖樂在其中,“觀眾需求越多,說明我們越來越受歡迎了?!彼诘逆膭F,不僅線下演出場場爆滿,線上直播也同樣吸引著眾多網民圍觀叫好。
“雖然看不太懂戲,但聽這打鼓就覺得好有精氣神”“鼓點集奔放、激情、韻律、震撼于一身,戲劇真是太有魅力了”“司鼓笑霖真有才,細棒粗錘交替來,音頻節(jié)拍有輕重,驟急輕緩看前臺”……彈幕如雪片一樣飛來,傳統(tǒng)戲劇也“圈粉”無數年輕人。
舞臺一側,劉笑霖不斷轉換著手勢的同時,也時刻關注著臺上演員的動作、表情、唱腔、道白、舞蹈等,根據劇情要求,輕重緩急有序,抑揚頓挫適度,將自己深深融入劇情之中,直到圓滿完成伴奏任務。
司鼓是戲曲樂隊的指揮,控制著全場的節(jié)奏
司鼓,是戲曲樂隊的指揮,也是舞臺節(jié)奏的主宰者。面對整臺演出,司鼓要通過對劇情的理解,準確無誤地處理好各種節(jié)奏類型,要使樂聲聽起來有筋骨、有血肉,豐滿且靈動,達到渲染劇情、襯托人物的目的,使演出更具藝術感染力。司鼓體力消耗巨大,通常都由青壯年男性擔任。在婺劇界,劉笑霖是目前唯一的一位在團演出的女司鼓?!拔也皇堑谝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藝校里還有兩三個小師妹在學習?!?/p>
作為土生土長的金華武義人,劉笑霖的爺爺和父親都是婺劇樂隊成員,她從小就在戲劇團里摸爬滾打。對于她來說,婺劇不僅是親切的鄉(xiāng)音俚語,更是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民眾的共同文化記憶。她覺得,理應將父輩傳承下來的婺劇發(fā)揚光大、流傳下去,她義無反顧走上了學戲之路。
學藝之初,因劉笑霖是女孩,老師一開始并沒給她安排學習武堂司鼓,只是讓她學文堂拉二胡、彈琵琶。但從小看父親當司鼓“打得很帥氣”,她便暗下決心,一定要成為像父親一樣優(yōu)秀的司鼓。
當司鼓既耗體力又十分辛苦。嚴寒天,拿鼓槌的雙手凍得裂開甚至流血,雙臂不停揮動,汗水浸濕衣服冷熱交加;酷暑日,沒有空調甚至頂著烈日,衣物被汗水浸透更是家常便飯。
二十多年如一日,劉笑霖的雙手布滿了鼓槌磨出的老繭,因右腳常年踩踏腳板以支撐手臂,造成右膝蓋長期與鼓槌碰撞留下淤青。但劉笑霖依舊選擇堅持,“熱愛是最重要的,當你非常熱愛一件事,并想把它做到最好,這些就都不是問題了?!?/p>
女司鼓劉笑霖延續(xù)父輩使命,傳承著傳統(tǒng)文化
司鼓中最小的京班鼓,需要打擊的部分只有小碗底兒那么大,而且不能打滿,需要精準打擊2/3部分才能發(fā)出輕快有力的鼓聲。即使同一個鼓點,在不同環(huán)境、不同人物、不同劇情表現上,也會有微妙的差別,需要打擊得更精準無誤,才能把氛圍烘托得恰到好處。
“鑼鼓經的使用十分講究,如演員的一招一式、一驚一嚇,甚至一個眼神、一聲冷笑等,其打法都不盡相同?!眲⑿α亟榻B說,別看只是一個小小的鼓點兒,但運用起來需要經過仔細揣摩、分析,才能恰到好處地發(fā)揮作用,否則就會畫蛇添足,甚至弄巧成拙。
秉持“一輩子辦成一件事”的執(zhí)著,劉笑霖不斷精進技藝,打擊技巧日漸嫻熟,她通過學習戲劇、文學、音樂等專業(yè)知識,調動和組織樂隊各種樂器協(xié)同“作戰(zhàn)”,賦予傳統(tǒng)戲劇更加流暢、生動、富有韻味的魅力。
去年 8 月,劉笑霖在短視頻平臺發(fā)布了第一條司鼓視頻,如今她已擁有了近 70 萬粉絲,獲得 500 多萬點贊量,網絡流量為傳統(tǒng)戲曲推廣創(chuàng)造了新機遇。
“對于突然走紅,我覺得一方面是網絡的力量,能夠讓更多人看到始終活躍在一線的傳統(tǒng)文化。另一方面是人們對民族文化的覺醒,開始沉下心來去理解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東西,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鄙碇蓍e服、梳著馬尾辮、帶有梨渦笑容的劉笑霖,以及她身邊年輕的戲曲樂隊成員,都讓人們看到了傳統(tǒng)文化孕育的新生力量。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