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進校園作文 對十三屆全國四次會議第1983號建議的答復
您提出的“關于‘提升戲曲進校園實效’的建議”收悉,經商財政部、文化和旅游部,現答復如下: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戲曲傳承發展,教育部、財政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要決策部署,高度重視開展以戲曲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將戲曲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全方位融入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校園文化建設等各環節,主要開展了如下工作。
一、加強頂層設計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對各學段開設戲劇、戲曲等課程提出了要求。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明確義務教育階段要豐富藝術課程內容,在開好音樂、美術、書法課程的基礎上,逐步開設舞蹈、戲劇、影視等藝術課程。
2016年—2018年,教育部與31個?。▍^、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簽署了學校美育改革發展備忘錄,構建了中央部門和地方政府協同推進學校美育改革發展的工作機制,強化了地方政府推進學校美育改革發展的主體責任。根據美育備忘錄,各地在確保開課率的基礎上,不斷強化美育育人目標,完善美育課程體系,豐富美育課程內容,深化美育教學改革,拓展美育教育空間。北京、上海、江蘇等?。ㄊ校嫾芰艘詫徝篮腿宋乃仞B為核心的美育課程體系,在中小學增設舞蹈、戲劇等課程。
二、加強戲曲普及教育
一是基礎教育階段,把戲曲的有關內容納入音樂、藝術等課程標準,融入學生課外藝術活動?!读x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每學年要學唱京劇或地方戲曲唱腔1段。《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了解戲曲的曲調、動作、唱腔、服飾、化妝、造型等。鼓勵地方和學校根據當地特點和學生需要,開發地方和校本戲曲課程,增強育人效果。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戲曲藝術活動,學校層面把戲曲作為每年舉辦的校園藝術節的一項重要內容,省級層面每年組織開展戲曲展示活動,全國層面搭建全國戲曲交流展示的平臺。
二是職業教育階段,《中等職業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大綱》要求,把戲曲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限定選修內容納入中等職業學校公共藝術課程體系。在中等職業學?!拔拿黠L采”活動中,設置戲曲藝術相關項目。以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為平臺,利用職業教育活動周等大力推進戲曲進校園、學生進劇場等活動。
三是高等教育階段,鼓勵普通高校面向非藝術類專業的大學生開設戲曲鑒賞、戲曲實踐、戲曲史論等方面的選修課程。《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要求高校開設《戲曲鑒賞》等限定性選修課程,并依托本校相關學科優勢和當地教育資源優勢開設豐富多樣的戲曲任意性選修課程,加強戲曲通識教育。鼓勵高校建設學生戲曲社團,讓學生多種渠道參與戲曲學習體驗。
三、加強戲曲人才培養
一是加強戲曲相關專業建設。支持高校依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依法自主開設戲劇教育、戲劇學、戲劇影視文學、戲劇影視導演、戲劇影視美術設計等相關專業。目前,全國高校共設置相關本科專業點230余個。如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重慶第二師范學院等高校開設戲劇教育專業,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開設戲劇學專業。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認定北京師范大學、廈門大學等一批高校的戲劇影視文學專業,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等一批高校的戲劇影視導演專業,上海戲劇學院、四川美術學院等一批高校的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等為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
二是推動相關專業教學標準建設。發布高等學校戲劇與影視學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明確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師隊伍、教學條件等方面的要求。引導相關高校依據國家標準和辦學定位、生源質量,修訂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完善課程體系,加強實踐教學,提高相關人才培養質量。
三是加強戲曲相關課程建設。實施一流本科課程建設“雙萬計劃”,認定上海戲劇學院、中國戲曲學院等高校的“中國戲曲劇種鑒賞”“中國戲曲史”“戲曲大戲寫作”等課程為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支持中國戲曲學院、蘇州大學、浙江音樂學院等在中國大學MOOC平臺開設“中國京劇經典劇目鑒賞”“昆曲藝術”“越劇藝術賞析”等課程,面向大學生開放。
四是探索聯合培養機制。支持戲曲藝術表演團體與戲曲職業院校合作,建立人才培養基地及學生學習(實踐)基地。委托相關行業開發了戲曲表演專業企業生產實際教學案例庫,引入藝術院團真實劇目創作、生產、演出的實際案例,全面剖析院團劇目生產鏈,推進實踐教學和表演團體實際演出的對接。
五是整合資源補充師資力量。2017年,教育部印發《學校體育美育兼職教師管理辦法》,鼓勵各地通過統籌整合學校和社會資源的形式,聘請專業藝術教師、校外教育機構、宣傳文化系統與社會文化團體的藝術工作者擔任學校兼職美育教師,指導戲曲課堂教學和學生課外活動,破解當前學校戲曲教師緊缺的難題。鼓勵引導各地教育部門聯合各級文化部門和相關單位開展“結對子、種文化”活動,探索開展美育浸潤行動計劃,依托高校美育教師和學生力量,為本地區中小學校提供持續性的美育課程定向精準幫扶和志愿服務。
四、推進戲曲進校園
一是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從2006年起,持續與文化和旅游部、財政部共同推進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每年安排京劇、昆曲、地方戲等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到學校演出,惠及全國31個?。▍^、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千萬學生?;顒娱_展以來共組織3400余場專業藝術院團進校園演出,2017年、2018年、2019年將戲曲演出場次擴大到100場以上,約占全部演出場次的30%。在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的帶動和影響下,高校成立了京劇、昆曲、越劇、粵劇、豫劇、黃梅戲、秦腔、漢劇等學生藝術社團,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戲曲實踐活動,學唱戲曲唱段,排演經典戲曲劇目,傳播戲曲文化。
二是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與傳承基地。自2010年起,教育部在全國中小學校建設了1484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其中戲曲傳承學校216所,包括京劇、昆曲、評劇、越劇、滬劇、黃梅戲、豫劇秦腔等58個劇種。在全國106所高校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其中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建設了27個戲曲傳承基地。指導各級各類學校從課程建設、社團建設、工作坊建設、科學研究、輻射帶動、展示交流等方面開展戲曲的研習、推廣和傳承實踐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是在全國大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中搭建平臺。教育部根據《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每三年各舉辦一屆全國大學生和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全國高校參與面超過90%,中小學校參與面超過85%。在藝術展演活動中專設戲劇戲曲項目,加強戲劇、戲曲的展示交流,以展演帶動各校學生戲曲社團的建設。每屆全國現場展演都有來自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近萬名師生參加。
四是實施戲曲振興工程。文化和旅游部聯合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財政部發布《關于戲曲進校園的實施意見》,積極推動戲曲藝術進校園公益性、普及性演出,讓更多的青少年學生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和欣賞到民族優秀傳統藝術的風采,進一步擴大了戲曲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影響,培養了一批青少年戲曲觀眾,為傳統戲曲藝術增添了生機和活力。
五、推進戲曲教育數字化
教育部高度重視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鼓勵各地各校開發與課程教材配套的數字化戲曲教育資源,結合“互聯網+”發展新形勢,以信息化手段實施戲曲課程教學與實踐。北京、上海、廣東、福建等省份制作戲曲課程資源包,將優質戲曲教育資源輸送到偏遠農村學校。組織相關高校利用數字化手段,進行戲曲的普及、推廣、傳承和研究活動,例如:清華大學錄制京昆欣賞MOOC課程,重慶大學制作《川劇入門》普及教育動漫光盤并發放到重慶市高校、中小學和社區,華南理工大學為當代廣東粵劇藝術大師拍攝影像資料,安慶師范學院建設《黃梅戲經典劇目賞析》等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六、健全經費支持機制
中央財政健全投入機制,優化支出結構,傾斜支持師范類院校改革發展。同時,中央部門所屬高校(以下簡稱中央高校)預算撥付制度賦予高校較大的經費使用自主權,高??砂凑铡督逃康任宀块T關于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教政法〔2017〕7號)相關規定,自主設置戲劇教育相關專業。中央財政賦予地方較大的改革發展資金使用主權,各地可統籌支持地方高校設置戲劇教育相關專業。近年來,中央財政積極支持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支持高校利用慕課等線上課程資源,探索具有校園特色、符合學生特點的戲劇教育形式。中央高校層面,2016年起中央財政設立中央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資金,可由中央高校統籌用于支持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資源深入融合。地方高校層面,中央財政通過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予以統籌支持,并賦予各地較大的經費使用自主權,各地可結合實際按規定統籌支持高校加強教學實驗平臺建設等,提高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
下一步,教育部將會同財政部、文化和旅游部等有關部門,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通過課程育人、活動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進一步加強以戲曲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增強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提升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感謝您對教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21年10月18日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