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范瑞娟樓臺相會_越劇袁派樓臺會_越劇袁雪芬范瑞娟樓臺會

傅全香

越劇袁派樓臺會_越劇范瑞娟樓臺相會_越劇袁雪芬范瑞娟樓臺會

傅全香和陳湜合照

越劇范瑞娟樓臺相會_越劇袁派樓臺會_越劇袁雪芬范瑞娟樓臺會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1951年),范瑞娟飾梁山伯,傅全香飾祝英臺(右)。

昨天(10月24日)中午,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越劇傅派創始人傅全香因病在上海華東醫院去世,享年94歲。下午兩點多,傅全香關門弟子陳湜連發兩條朋友圈:“老師駕鶴西去了……”“老師傳奇一樣的絢麗人生落幕了……”

傅全香已經纏綿病榻多年,陳湜和丈夫趙志剛最后一次看她是在一周前,陳湜回憶說:“神志已經模糊了,外表看上去和以前沒什么不同,但是照顧她的阿姨說,手腳都已經有點浮腫了。”因為病生得久,身邊人都已經有心理準備,但是當這一天真的到來時,陳湜還是難忍悲痛。

今年是“越劇十姐妹”成名的第七十年,沒想到竟成了她們告別的一年。2月17日和4月19日,范瑞娟和徐玉蘭先后去世,加上傅全香,越劇輝煌時代的“越劇十姐妹”都已告別塵世。

傅全香

傅全香原名孫泉香,1923年8月30日(農歷七月十九)出生于浙江嵊縣后莊村,國家一級演員,越劇傅派創始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越劇”代表性傳承人。

1933年,傅全香進入四季春科班學習花旦,1940年以《恒娘》一劇聲譽鵲起。上世紀50年代初期,傅全香在《十八相送》和《織錦記》中首開定腔定譜先例,她廣泛借鑒京昆和評彈的唱法,在程派“真聲假一點,假聲真一點”的理論中汲取營養,形成自己的特色“嗓音明亮寬廣,細膩傳神,唱腔俏麗多變,表演富于激情”,創立了越劇“傅派”,代表作有《梁祝》《情探》《李娃傳》等。

越劇十姐妹

“越劇十姐妹”指20世紀40年代上海出現的越劇名角的合稱,包括袁雪芬、尹桂芳、筱丹桂、范瑞娟、傅全香、徐玉蘭、竺水招、張桂鳳、徐天紅、吳小樓,因1947年同臺演出《山河戀》而得名。“越劇十姐妹”開創了一個時代,也誕生了多個越劇流派,弟子無數,是越劇鼎盛時期的代表人物。

上世紀80年代,我外婆中風半邊風癱,每天的消遣就是聽一只小小的錄音機,里面不斷循環播放越劇十姐妹的經典劇目。她風癱十年,這么十年聽下來,我對傅全香老師的拿手戲,早就背了個滾瓜爛熟。對于我這樣的70后來說,越劇已經是屬于上上一代人的消遣,現在的年輕人更加無法想象,越劇十姐妹曾經是何等風光。我聽過一個段子,現在的粉絲為了攔截偶像,會去追汽車,而當年十姐妹的粉絲,狂熱到會去攔火車。越劇十姐妹,就是那個時代最紅的明星。

臺下是生活老師 臺上光彩照人

趙志剛、陳湜夫妻和傅全香關系匪淺。陳湜是傅全香關門弟子,趙志剛和傅全香結緣,更在陳湜之前。1974年,趙志剛考進上海越劇院,傅全香、范瑞娟、徐玉蘭這些開派宗師,以生活老師的身份照顧趙志剛這些十一二歲的學生。趙志剛記得,傅全香最先教自己的是怎么疊被子、洗衣服,還給自己買水果,生病了,也是傅全香背著他們這些半大孩子去醫院看病。

1976年,趙志剛擔任伴舞,第一次和傅全香合作,徹底被大師的舞臺風采震驚。他怎么也沒有想到,那個專做婆婆媽媽瑣事的“生活老師”,舞臺上竟然如此光彩照人。后來,傅全香和陸錦花排《情探》,傅全香一邊排戲,一邊教趙志剛他們如何演戲。《情探》全國巡演的時候,趙志剛是燈光組成員之一,負責打追光。一場場巡演做下來,《情探》里傅全香、陸錦花的每一段唱腔,趙志剛都已經爛熟于心。

提攜“越劇王子”

趙志剛最開始學的是老生,他不甘心小小年紀就當一輩子老生,就偷偷自學各大流派。1979年的一個夏天,趙志剛至今都記得清清楚楚:“那是改變我命運的一個夜晚。”這天晚上,上海越劇院做一個公益演出,趙志剛與傅全香同臺演出,“傅老師表演折子戲,我們這些青年演員給她們墊場。”在墊場演出中,趙志剛一口氣唱了尹派、范派、陸派三個流派的經典唱段,引起轟動。愛才的傅全香,演出結束后當即將趙志剛引薦給尹桂芳,一代越劇王子就此露出鋒芒。

陳湜1997年才與傅全香結緣。當時為了慶祝香港回歸,戲校排了一臺慶祝演出,陳湜和同學演《十八相送》,傅全香注意到了這個十八九歲的小姑娘,覺得她有靈氣,開始陸續教她折子戲。2000年,傅全香正式收陳湜為徒,當時還登了報紙,算是上海灘的一件大事。

70多歲仍然手把手教弟子學戲

雖然長期在上海發展事業,傅全香卻是浙江嵊縣后莊村走出去的姑娘。2003年左右,臺灣有家電視臺來拍傅全香的紀錄片,傅全香就帶著陳湜一起回了趟老家。

“傅老師帶我去看她出生的地方,還去了村里的古戲臺,說自己小時候就在這上面排過戲。”傅全香非常喜愛這個小弟子,收陳湜為徒時,她已經是70多歲的老人了,沒有年輕時的充沛精力,她就要求陳湜住到自己家里去,可以時刻耳提面命。可惜的是,傅全香提了這個要求沒多久,陳湜就出國留學了,隨后傅全香就開始生病。說起這事,陳湜非常難過:“這兩年我慢慢成熟起來了,舞臺上也有了一點小成就,可是最近這十年,傅老師一直重病纏身,我很多戲,她都沒辦法來現場看,所以在老師印象里,我始終是以前那個青澀的樣子。”

陳湜眼中的傅全香,是一個生活中非常隨意、一上臺就容光煥發精神抖擻的人,“在舞臺上,她非常愛美,極其注重形象。”平時教學生的時候,傅全香要求極高,尤其講究身段,《樓臺會》一個出場,她可以反反復復教徒弟們10多遍,一次次地示范,一點也不會覺得厭煩。每個動作,她都希望能做到盡善盡美,只要上了臺,就始終要充滿激情和感染力。

最愛《梁祝》 喜歡別蝴蝶胸針

傅全香身體其實早就不好了,先是得了小中風,然后又多次開刀。有一年,傅全香剛經歷乳腺癌手術、抽掉兩根肋骨,兩周后仍堅持去香港演出。女兒劉丹擔心母親身體,“但她說,有那么多觀眾在等我們,不能讓觀眾失望!”再一次中風后,傅全香只能躺在了病床上,2016年春節前夕,上海越劇院工作人員探訪在醫院養病的傅全香。聽說越劇院老同事來了,傅全香用眼神示意:還記得當年為她設計戲服的“小姑娘”。

2017年4月7日,傅全香獲得第27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終身成就獎,傅全香的女兒劉丹代為上臺領獎時說,“小時候鄰居家孩子過年都做新衣服。媽媽改舊衣服給我穿,她說,因為你是傅全香的女兒,更要樸素。但是買書,媽媽從不吝嗇,把世界名著整套買回家。”

陳湜記得,傅全香最愛《梁祝》,她的戲迷們知道這點,送了她無數款蝴蝶胸針:“傅老師給我看過,真的有很多很多。每次出席重要場合的時候,她就會別一枚蝴蝶胸針出場。”浙江越劇團副團長錢可在朋友圈中作詩悼念,“梁祝雙雙均化蝶,山伯重會小九妹。傅全香老師臥病十余載,今日告別病痛,與梁兄在天上共唱樓臺會。”

記者 錢卓君 編輯李師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