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享童年】太好玩了,京劇
京劇是我們的國粹,它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征服了許多外國人,可很多國內的年輕人卻無法走近京劇。可能是年輕人不太了解它的表達符號,也可能是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京劇的文化普及顯得太過薄弱。要讓年輕人走近京劇,要傳承我們的國粹,就必須像做科普一樣,用通俗的語言和形式去普及京劇文化。
為此,梅蘭芳的良師益友、齊如山的得意門生——張大夏先生創作了《太好玩了,京劇》這套書籍,為孩子們講述京劇中的人物、臉譜、交通工具、兵器、風雷雨雪、切末、舞蹈。張先生從孩子們熟悉的日常講起,將晦澀難懂的京劇變成與孩子的衣食住行相關的話題,讓孩子真正親近京劇的文化內涵。作者手繪的大量插圖皆極富神韻,不僅能幫助孩子看見京劇的門道,還能讓他們感受到京劇“有聲皆歌,無動不舞”的美。
書摘·京劇中的人物
你看過京劇嗎?第一次看京劇,只見戲臺上黑胡子的進去,紅胡子的出來,一會兒是個漂亮的小姑娘,一會兒又來了個白頭發的老婆婆,孫猴子會翻筋斗,大花臉哇呀呀地亂叫……各式各樣的人物,真是叫你眼花繚亂,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實際上,京劇中的人物的“扮相”,都是經過好多年,花了好多演員、專家們的心血,慢慢研究才被定下來的,而且每樣東西都有它的道理。像很多男角要戴髯口——胡子,京劇中戴胡子并不一定表示年老,只是為了造型的需要;穿高底鞋是為了好看。
“扮相”兩個字,是京劇術語。換個新名詞,就是“人物造型”,說得更詳細一點兒,就是一個劇中人面部怎樣化妝,頭上戴什么,身上穿什么,手里拿什么,都有明白的規定,不能亂來。如果演員不照著規定穿戴,那么他的扮相就是錯了。
京劇是用歌唱和舞蹈來表演故事的。演員嘴里發出來的聲音都是歌唱,不是真實的語言;演員身上的動作都是舞蹈,不是真實的行動。這是京劇的最大特色,也是京劇的基本原則。除了滑稽的角色,如“小丑”,其他任何一個演員,都不能違反這個原則。所以在京劇里面,人物扮相的設計目標,也是為了適應歌唱和舞蹈,一切都不會跟真實的一樣。你如果對京劇有興趣,就必須先明白這個道理再去欣賞。這樣,你才不會一看見一個大花臉,就發出疑問:真人怎么會長成那個樣子?
京劇中的人物太多了,他們的性別、年齡、個性和身份,都將從扮相上顯示出來。現在我們來選擇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介紹給你們,希望你們會覺得有趣。當然,這僅僅是極少數的舉例而已。
京劇里有一出戲,劇名叫《岳母刺字》。描寫的是一個叫岳飛的愛國將領年輕時的故事。岳飛生于北宋末年,他的家鄉是古相州湯陰。那時候,號稱“大金”的女真族來侵略,把宋朝的領土差不多占領了一半,湯陰也淪陷了。當時岳飛年紀還很輕,經歷了國破家亡的痛苦,激發了他強烈的愛國心。他的母親更勉勵他要“盡忠報國”,而且把這四個字刺在岳飛的背上。
下頁圖中畫的就是《岳母刺字》里岳母跟岳飛的扮相。岳母穿的是“帔(pèi)”, 京劇舞臺上,年紀在五十歲以上,身份地位較高的女性,多半都是岳母這樣的扮相。岳飛的扮相是武將的便裝。岳飛擅于用兵,而且精通武藝,打了多次勝仗,后來統率宋朝的軍隊北伐,去打金兀術,打到了朱仙鎮,眼看著快收復宋朝的首都汴京了,不想宋高宗竟聽信了賣國賊秦檜的讒言,用緊急的命令,把岳飛召回,以“莫須有”的罪名把岳飛害死在風波亭。風波亭是當時杭州的一座監獄。
《太好玩了,京劇 》
【作者】:張大夏
【出版社】:貴州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20-5
【ISBN】:
【索書號】:
《京劇中的人物》——J8 /120
《京劇中的舞蹈》——J8 /121
《京劇中的臉譜》——J8 /122
《京劇里用的東西:切末》——J8 /123
《京劇中的兵器》——J8 /124
《京劇中的風雷雨雪》——J8 /125
《京劇中的交通工具》——J8 /126
【館藏地】:海淀區圖書館少兒部、海淀區圖書館(北館)少兒部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