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臺大戲4場演出人氣爆棚,張軍百年“傳”奇系
“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情綿綿無絕期。”
昨夜在美琪大戲院的全場大合唱,令張軍激動地熱淚盈眶,
“在昆曲演唱會上跟觀眾大合唱,是我多年的心愿,今天終于實現了!”
過去的一周是屬于昆曲與所有昆曲人的“狂歡”。
1月11-18日,上海張軍昆曲藝術中心在美琪大戲院獻上百年“傳”奇系列演出,3臺大戲4場演出場場人氣爆棚,為昆曲獻上了最豐厚的生日禮物。
2023年是昆曲“傳”字輩老師入行100周年,也是昆曲成功申遺的20周年紀念。百年“傳”奇系列演出以昆曲的“過去”、“現在”、“未來”為理念,分別對應《昆曲經典折子戲專場》、當代昆曲《春江花月夜》以及“笛聲何處”昆曲非遺20周年紀念音樂會。
11日,《昆曲經典折子戲專場》拉開了系列演出的帷幕。張軍邀請到史依弘、李鴻良、袁國良、張爭耀、孫晶、孫海蛟等京昆屆名角歡聚一堂,演繹《鮫綃記·寫狀》《牧羊記·望鄉》《鐵冠圖·刺虎》以及《驚鴻記·太白醉寫》,4折戲7個角兒3個多小時的傳統“饕餮盛宴”令許多戲迷們表示過癮。
其中,張軍的《驚鴻記·太白醉寫》是戲迷們最關注也最期待的一折,張軍剛亮靴底臺下便是掌聲一片,這是張軍首次演繹太白醉寫。致力于昆曲的創新與發展數十年來,張軍從不忘本,秉承著扎根傳統才有創新的理念,張軍幾個月來向恩師蔡正仁苦學苦練的《醉寫》終于在11日的演出中為戲迷們交上了滿意的答卷。
張軍的代表作當代昆曲《春江花月夜》是對昆曲“當下”的最佳解讀。這部口碑和票房極佳的美篇此次上演影響力毫不遜于從前,導演李小平也克服隔離困難特地從臺趕來,只為精益求精!臺下的觀眾有從首演追到如今“6刷”的,也有許多新鮮的面孔。“春江效應”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甚至是小孩子身上得到體現。
本次演出之后,全國巡演的步伐也將隨之開啟。首站將于1月25日在深圳光明文化藝術中心展開,隨后張軍將帶團隊去到廣州、南寧、長沙、武漢、成都、重慶、北京等全國十幾個城市二十余場次。
張軍說“春江這樣的作品值得被更多觀眾看到,希望此輪巡演在重慶演出集團的運營下可以獲得全國各地觀眾朋友們的認可”。
1月18日,昆曲申遺成功20年當天,一場演唱會將系列演出推向最后的高潮。張軍今年為“水磨新調”起了一個新名字——“笛聲何處”。笛子是昆曲音樂的靈魂,我們在笛聲中追尋我們究竟來自何處?我們的夢想因何而起?
著名音樂家彭程與張軍共同創立的新昆曲音樂品牌“水磨新調”從錄音棚到校園、從萬人演唱會到回歸大劇院,到今年已整整10年,它插上過數字的翅膀,披上過全息聲技術的羽衣,穿上過萬人演唱會的戰袍,自它誕生始,它就像一顆蒲公英一樣乘著不同的季候風,把昆曲的種子播撒去更遠闊的地方,本場演唱會張軍攜手著名燈光設計師李楊楊、視覺控制設計師吳琦與影像制作張毅,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聲音與光影的盛宴。
這么多年來,張軍一直在跟年輕人們“玩兒”昆曲,本次演唱會邀請到滬上眾多知名藝術家們共襄盛舉,更有與說唱廠牌Max 合作新鮮出爐的作品《李白》,年輕的 “山澤四重奏”創始人陳弘達說:“張老師做的事情既有趣又有意義,他是我的偶像,不論是藝術造詣還是管理能力都值得我學習。”
30個孩子組成的浦東民辦惠立學校“學生戲曲藝術團”的登臺引得臺下掌聲一片。張軍在幾個月前的分享會中與孩子們結緣,即刻便被孩子們對傳統的熱愛所感動,當即發念要與孩子們在他的演唱會上一起做些什么,經過多次指導、排練,他們終于走上舞臺共同演繹昆曲開蒙曲《長刀大弓》。無疑,孩子是希望、是未來,看著他們一張張稚美卻認真的面龐,不禁動容,這不正是我們的來處嗎!
就在百年“傳”奇系列演出前兩個月,張軍回到母校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擔任校長,白天在學校打卡下班后馬上又全身心投入到系列演出的創意和制作中,每天只能休息4、5個小時,但張軍卻說:
“我反倒覺得自己最近狀態特別好,因為我知道自己正在為昆曲做著更多的事情,過去的努力、當下的堅持,不都是希望昆曲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嗎?”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