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介紹ppt課件.ppt
目錄豫劇的樂器與曲牌豫劇豫劇簡介?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后因河南簡稱“豫”,所以稱豫劇。豫劇在安徽北部地區稱梆劇,山東、江蘇的部分地區仍稱河南梆子戲。豫劇豫劇豫劇的起源與流行豫劇的起源豫劇的起源原來有三種說法豫劇一說:明末秦腔與蒲州梆子傳入河南后,與當地民歌、小調相結合而成;宋代觀看演出的場所--勾欄北曲弦索調直接發展而成;豫劇豫劇的起源三說:是在河南民間演唱藝術,特別是自明朝中后期,在中原地區盛行的時尚小令基礎上,吸收“弦索”等藝術成果發展而成。豫劇豫劇的流行區域豫劇的流行區域主要在黃河、淮河流域。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蘇、山東、河北、北京、山西、陜西、四川、甘肅、青海、新疆、臺灣等省區市都有專業豫劇團的分布,是我國最大的地方劇種。豫劇豫劇豫劇流派建國后,對豫劇四大地域流派唱腔進行改革,形成了“現代調”豫劇10豫劇的流派宇宙鋒劇照女貞花劇照11豫劇的流派豫西調(西府調)風格:音味略帶秦腔,優美悅耳動聽,吐字清晰,字字入耳;適合演悲觀、憤慨,音樂深沉、悲壯。豫西調大登殿劇照12豫劇的流派豫東調風格:慷慨、激昂。女聲花腔較多,具明快、俏麗特點,男聲則挺拔、昂奮。
代表人物:“紅臉王”唐玉成、趙義庭、馬金鳳、李斯忠、劉代表劇目:《南陽關》豫東調13豫劇的流派沙河調風格:活潑婉轉,激昂嘹亮。既適宜表達愉快舒暢的心情,也適宜表達慷慨壯烈的氣氛。沙河調雷音寺劇照14豫劇的流派現代調風格:通俗易懂、類似民族音樂,歡暢明快代表劇目:《朝陽溝》現代調朝陽溝劇照15豫劇豫劇的音樂16豫劇的音樂結構豫劇的唱腔音樂結構的聲腔板式豫劇17豫劇的音樂結構二八板在豫劇的四大板類中表現力最強,變化最豐富。除二八板這個基本板式外,還可分為慢二八板、中二二八連板、快二八板、緊二八板、緊打慢唱等板式。因過去是由兩個八板(八小節)組成的一個樂段循環反復使用而得名。隨著表現內容的不斷豐富,這種固定呆板程式已被突破。今二八板結合了豫東調、豫西調兩大流派的唱法而構成,一板一眼2/4拍,可構成上百句的大唱段,主要用于敘事。又可據劇情和人物感情變化的需要有不同變化,既能表現明快、爽朗、喜悅,也能表現急切、緊張和激憤、悲痛的情景。此外二八板還可派生出呱噠嘴、狗撕咬、亂二八板板式一18豫劇的音樂結構慢板類有慢板、金鉤掛、反金鉤掛、迎風板等板式。一般為4/4拍的三眼板,其上下句唱腔起于中眼而落于板上。
慢板是豫劇唱腔中常用的板式之一。慢板的起腔形式又分整板和散板兩種。整板起的稱為"頭句腔",散板起的是將第一句(上句)唱"栽板"或"大板起",從第二句(下句)進入慢板。慢板中普通上下句的基本結構是將一句唱腔分為兩個分句,中間有個小過門;全句唱腔之后,隨句尾落音有一個"八梆"跟腔過門(也可以減少為四梆或完全省慢板板式二19豫劇的音樂結構流水板亦為豫劇常用的板類之一,可分為流水板、慢流水板、快流水板、流水連板等。唱腔一般都是眼起板落的一板一眼的形式。可根據需要作不同速度的變化。它的主要特征是旋律中跨小節的切分節奏特別多,無論是唱腔的起落,還是唱腔旋律中的起伏、轉折,大多出現在眼位上。流水板的上句落音較自由,下句落"5"或"1"音,在普通的上下句結構中,隨著唱腔尾句的落音,一般都有跟腔過門。其前奏過門與[二八板]基本相同,知識起板簧頭不同。流水板的起腔和收腔形式繁多。流水板類重點附屬性板式主要有流水連板和兩鑼贊子等。流水板板式三20豫劇的音樂結構飛板也作"非板",無板無眼,節奏自由,是一種朗育式的唱腔,屬于散板類。此外,還有滾白、栽板、叫板等。又有"哭韻"、"行韻"、"絕韻"三種格式。"哭韻"表現悲痛、哀怨的情感;"行韻"多用于吐訴敘述,"絕韻"適用于表現果斷、激昂的情感。
一般用飛板的唱段都較短,四、六、八句即轉入其他板式。板式四21豫劇的樂器與曲牌豫劇樂隊的文場主奏樂器,早期為大弦(八角月琴,演奏員兼吹嗩吶)、二弦(竹或木質琴筒蒙桐木面的高音小板胡)和三弦(撥彈樂器)。50年代以后,一般的文場中逐漸增添了二胡、琵琶、竹笛、笙、悶子、大提琴等。有的還增加了墜胡、古箏等。亦有增加電子琴,小提琴、中提琴及西洋銅管、木管樂器的,組成中西混合樂文場樂器文場樂器22豫劇的樂器與曲牌豫劇文場中的傳統伴奏曲牌有300多個,其中嗩吶曲牌130多個,橫笛曲牌20多個豫劇板胡二八板過門教程,絲弦曲牌170多個。嗩吶曲牌中常用的有:春來到、大漢東山、小漢東山、大桃紅、小桃紅、大開門、小開門、大風入松、小風入松、文二凡、武二凡、水龍吟、新水令、折桂枝、晏駕令、山坡羊、紅繡鞋、嗩吶皮、娃娃等。橫笛曲牌常用的有:朝天子、五六五、哭皇天、云霄歌、石榴花、花朝元歌、百鳥朝鳳、雞爬坡、小開門等。絲弦曲牌中常用的有:小花園、九連環、花錯字、小紅鞋、苦中樂、浪淘沙、油葫蘆、囈怔、算盤子、娶嫁等。文場曲牌文場曲牌23豫劇的樂器與曲牌豫劇樂隊的武場樂器主要有板鼓、堂鼓、大鑼、手镲、小鑼和梆子等。豫劇武場的鑼鼓點共有三大類:二、配合表演動作及烘托舞臺氣氛的鑼鼓點。
常用的有各種形式的一鑼、兩鑼、三鑼以及收頭、四擊頭、緊急風、戰場三、唱腔中的鑼鼓點,劇種特色較突出。較常用的有迎風、武場樂器武場樂器-1-325豫劇豫劇的角色行當26豫劇的角色行當由“生旦凈丑”組成。戲班組織也是按照“四生四旦四花臉,四兵四將四丫環;八個場面兩箱官,外加四個雜役”。“四生”即老生、大紅臉(紅生)、二紅臉(馬上紅臉)、小生;戲班組織豫劇27豫劇的角色行當早期豫劇以“外八角”(四生四花臉)戲為主,生行戲占重要地位。生行的大紅臉和二紅臉的界限很嚴,大紅臉專演關羽;二紅臉專演趙匡胤、秦瓊等類角色,主要是武功戲。小生行一般有文武之分,也有的演員文武兼備,武功戲較出色。三花臉除表演詼諧風趣外豫劇板胡二八板過門教程,武功戲也有“盤繩”、“吊水桶”、“空中還原”、“探海”、“元寶頂”、“大翻身”等不少絕招。角色特點外八角28豫劇的角色行當武打戲的短打要訣是“身如蛇形眼似電,拳如流星,腿似鉆;穩如重舟急似箭,猛、勇、急、快、坐、站穩如山”,在槍路上,有“走絲”、“連九槍”、“十三槍”等路數。青衣中閨門旦的表演要訣是“上場伸手似攆鵝,回手水袖搭手脖;飄飄下拜如抱子,跪下不能露腳脖”。彩旦的表演要訣是“斜眼偷看人,說話咬嘴唇;一扭渾身動,走路摔汗巾”。
小旦的出場式是“出門按鬢角,雙手掖領窩,彎腰提繡鞋,再整衣裳角”。小生的表演要訣是“清、凈、沖”。“清”是清秀,唱詞吐字清,神態秀氣;“凈”是動作干凈利落,恰到好處;“沖”是武打勇猛,精神振奮。表演要訣表演要訣29豫劇豫劇著名人物30豫劇名旦六大家2004.06.01),“常派”唱腔字正腔圓豫劇板胡二八板過門教程,運氣酣暢,韻味淳厚,格調新穎,以情帶聲,雅俗共賞,表演剛健清新、細膩大方,內涵深邃、性格鮮明,在表達人物內在的思想感情上, 細致入微,一人一貌,開 創了豫劇旦角真假聲結合 唱法的先河。 常香玉 名旦一 31 豫劇名旦六大家 代表作有《花木蘭》、《拷紅》、《斷橋》、《大祭樁》、《人歡馬叫》、《紅燈記》等。 常香玉 名旦一 32 豫劇名旦六大家 1994.3.29),原名王若瑜,16歲就被譽為 “河南梅蘭 芳”、17歲又被譽為“豫 劇皇后”、22歲在西安又 榮獲“梆子大王”的美譽。 開創了豫劇舞蹈化、、形 式美之先河,唱腔古樸典 雅,表演細膩傳神,被專 家稱為“豫劇舞臺上的一 尊美神”。 名旦二33 豫劇名旦六大家 代表劇目《宇宙鋒》、《三上轎》、《梵王宮》、《春秋配》、《拾玉鐲》、《凌云志》、《滌恥血》、《霄壤 恨》、《三拂袖》、《義烈風》、《女貞花》、《柳綠 云》、《克敵榮歸》、《伉儷箭》、《巾幗俠》。
名旦二34 豫劇名旦六大家 崔蘭田(1926-2003), 崔蘭用的演唱以豫西調為 主,兼用豫東調,是豫西 流派的代表演員之一,在 “豫劇十八蘭”當中,其 成就和影響為最大。崔派 唱腔深沉渾厚,韻味悠長。 尤其是特有的鼻腔音和高 低腔對比的演唱方法,幽 咽低回,生動鮮明,富有 情感色彩和藝術魅力。 名旦三35 豫劇名旦六大家 她擅長塑造古代婦女中的悲劇人物形象。久演不輟的《桃花 庵》、《秦香蓮》、《三上轎》、《賣苗郎》被譽為崔派藝 術的四大悲劇。 名旦三36 豫劇名旦六大家 馬金鳳,她的嗓音明亮純凈,清脆圓潤,音質堅實、 柔韌,唱法上以假聲為主, 真假聲結合運用;唱工以 大段敘述性“豫東 調”“二八板”為其擅長, 吸收山東梆子的音調加以 融化;唱腔結構嚴謹,旋 律簡練、樸實,技巧嫻熟, 造詣深厚。其特點剛健豪 爽,蘊藉醇化。 馬金鳳 名旦四 37 豫劇名旦六大家 她演的穆桂英溶融青衣、武旦、刀馬旦等表演程式為一爐,獨具匠心地創造了適合劇情人物需要的“帥旦”這個新的 藝術行當,成功地塑造了氣宇軒昂、雍容大度、巾幗英雄 穆桂英的藝術形象。 馬金鳳 名旦四 38 豫劇名旦六大家 閻立品(1920-1996), 她的表演體現七分神韻, 三分造型,重神傳神,運 神展姿,造姿展美的藝術 風格。
在行腔上追求以情 帶聲、字正腔圓,常常為 擴展音域,求一新聲,苦 詠千百遍。 名旦五39 豫劇名旦六大家 代表名劇有《秦雪梅》、《蝴蝶杯》、《玉虎墜》、《碧玉簪》、《盤夫索夫》、《西廂記》等等。 名旦五40 豫劇名旦六大家 桑振君(1929-2004),自幼學習河南墜子,后改學豫 桑振君不僅繼承了豫劇不同地域派別的演唱傳 統,而且擅長從各種表演 流派以及多種姊妹藝術中 吸取精華,而后融會貫通, 最后形成了獨具一格的 “桑派”演唱藝術。尤以 名旦六41 豫劇著名劇作家 樊粹庭(1905~1966),原名樊郁。河南遂平人。中國豫劇作 家。被后人稱作“現代豫劇之 父”。1929年畢業于河南大學。 學生時代經常出入戲院和票房, 與藝人交往,并粉墨登場。 1934年創辦豫聲劇院,自任團 長、編劇和導演,改革豫劇的 表演、音樂、服裝及化妝。 1935年開始編寫劇本,在20余 年中創作、改編劇本58 的劇作思想內容健康、進步,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劇作家一42 豫劇著名劇作家 劇作家一43 豫劇著名劇作家 楊蘭春,男,豫劇編劇、導演。直隸(今河北)武 安人。1952年到中央戲劇 學院歌劇系學習。1953年 畢業。在學習期間,和田 川、胡沙等合作改編的 《小二黑結婚》,成為中 國歌劇舞劇院的保留節目。 劇作家二44 豫劇著名劇作家 楊蘭春先后改編和創作(有的是與他人合作)了《小二黑結婚》、《人往高處走》、《劉胡蘭》、《朝陽溝》、 《冬去春來》、《朝陽溝內傳》等。同時他還導演了不少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