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小百花越劇團 喜迎十九大文藝精品展演,舟山越劇打頭陣
喜迎十九大文藝精品展演,舟山越劇打頭陣
生長在海島的《海蘭花》,這一晚在杭州綻放
錢塘江邊,一輪銀色的“月亮”靜臥。
這月亮,便是“杭州之月”——杭州大劇院。
杭州大劇院,是杭州錢江新城一座大型地標,是杭州的文化標志,是浙江省文藝舞臺的高地。
9月12日,喜迎十九大浙江省優秀文藝作品展演在這里拉開帷幕。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唐中祥、省文化廳副廳長刁玉泉、副市長方維觀看演出。
匯演的開篇之作,便是舟山市藝術劇院小百花越劇團的越劇精品《海蘭花》。
9月7日下午,舟山藝術劇院,舟山小百花越劇團原創現代越劇《海蘭花》帶妝彩排。(攝影 記者 吳琳紅 通訊員 潘名駒)
【臺前】
天幕上,水天一色,漁船點點,一條石階橫貫舞臺,通向山巔。遠方傳來男人的漁歌低唱:“海蘭花,海蘭花,海島深處把根扎。不羨花色多艷麗,只愿香飄千萬家……”
三百七十級臺階掛山腰,十幾個身穿花色衣服的質樸孩子,在海水拍擊的巨石上奔跑,戲劇開場,觀眾猶如時空轉換,穿越到舟山,置身海島。
跟著畫幕流動,唱腔轉換,觀眾時而嘴角上揚,時而用手拭淚。在劇目中多次出現的海蘭花,是主題,也是線索,牽動著觀眾跟著人物、故事的起伏,心情高低起落。“海蘭花并不僅僅是主人公,我想它也代表了一種精神,象征著海島教師不屈不撓,高潔與堅韌的品質與精神。 ”杭州市民李麗珍說,“這真是非常好的一出戲,每個演員也演得非常棒。 ”
此次浙江省迎接黨的十九大優秀作品展演,時間跨度從9月12日起至10月31日,全省共有10部優秀作品集中展示。來自不同的地市,不同的劇團,集齊了所有傳統戲曲劇種,但并非所有的地市都有作品參演。
能作為開場篇,拉開展演的帷幕,舟山有幸。作為舟山本土現代題材戲劇代表,《海蘭花》顯示了自己獨特的魅力。《海蘭花》歌頌了人民教師,緊跟教師節上演,是對教師的獻禮;
它原生于海島,綻放在藍色的土壤上,以傳統戲劇表達現代題材,是對海洋的禮贊;
它傳播了正能量,傳遞了豐盈的主流價值觀,解讀了平凡的中國夢,唱響了新區的藍色主旋律,代表了舟山的文藝精品,是對舟山精神的一種詮釋。
【幕后】
第9幕結束,不少觀眾淌著淚舟山小百花越劇團,起立鼓掌。
“當初從南京把導演和編劇請來時,他們沒能立即答應,只說要考慮4天。這期間,他們去了原型人物的家,聽了主人公的故事,第3天,他們對我說‘想好了舟山小百花越劇團,做’。 ”舟山市藝術劇院院長胡志剛講述了《海蘭花》創作的幕后。
昨天,該劇導演,國家一級導演俞克平,特意從無錫趕來,指導演員走臺。回憶起當時,他說:“楊如蘭(人物原型楊蘭娟)很平凡,幾乎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但她對海島教育事業的投入與熱愛,非常人所能及。最后,她因操勞去世時,整個海島的花圈都賣完了,那370級臺階上鋪滿了孩子與家長送她的花。我想這就是大愛,她的故事值得敬重和謳歌。 ”
俞克平和編劇楊東標拋開了過去所有劇本,埋頭在自己的房間里構思,每想到一個點子,兩人進行一次思維的碰撞,把本子一點點磨了出來。最后,他們用7個故事,串聯起了楊如蘭平凡又不平凡的人生。“這些事并非轟轟烈烈,但我認為她的平凡可以感動人,樸素的事也可以感染人。 ”
2012年12月,劇本初稿完成。2013年4月,舟山市越劇團原創大型現代越劇《海蘭花》大獲成功。同年8月,長三角越劇研討會在舟山召開,近70名戲曲專家觀看《海蘭花》。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毛時安這樣評價:“這個戲非常好。整個戲的氣息非常質樸,卻非常震撼。遠處的大海,近處巨大的礁石,海邊的石頭房屋,通過舞臺的呈現,舞美的樣式,表現出了海島特有的質樸氣質。當大幕拉開的時候,我們就感受到了一股濃郁的海島風情,撲面而來。可以看出這個戲,來自于舟山這塊土地,來自于舟山的現實生活。配上演員質樸的表演,整個劇講述了一個平凡且樸素的故事,但我想,平凡而樸素的東西是最具力量的。 ”
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貼近百姓,取材舟山本地,接地氣卻又有著獨特的藝術特質,讓《海蘭花》透出幽香來。
2014年,《海蘭花》獲得浙江省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入選浙江省文化精品扶持工程第八批扶持項目。
【傳承】
4年前這臺戲,也成就了幾位演員。
出演男主角志濤的沈利兵,在接這部戲前,已多年不登臺,雖然答應出演,但在排戲時差點退出,因為堅持,沈利兵助劇團實現了越劇“男女合演”模式,點亮了這部戲。而這部戲,也讓這位嵊泗文化館館長,再也割舍不斷與越劇的愛。
出演女主角楊如蘭的劉南燕,曾為演活人物,反復在小學操場,時而說、時而唱、時而走、時而停,被當做戲癡,也被專家們盛贊,“劉南燕演楊如蘭氣質渾然天成。 ”通過《海蘭花》等劇的磨煉,劉南燕成功走向了國家一級演員。
此外,還有扮演個性突出的“海喇叭”的演員張紅,將城市教師初到海島時糾結彷徨形象演活的虞燕,他們都通過這部戲,提升了自己,將自己的越劇之路提上了一個新臺階。
“我非常滿意舟山這些演員,幾個演員都非常出彩。浙江在越劇這個劇種上真的是人才輩出,我們江蘇的同志對浙江的越劇演員的這種陣容真是非常艷羨! ”在看過《海蘭花》之后,江蘇省文化廳藝術處原處長、戲劇曲藝理論家方同德,表露了他的羨慕。
湖北省藝術研究所所長、湖北省劇協副主席、國家一級編劇胡應明這樣評價:“每一個演員在自己的角色位置上,都展現了自己的才華和風采。這一點難能可貴。 ”
通過以戲帶功,以戲出人,舟山有了讓人羨慕的越劇隊伍,有了在全國數得上號的舟山市藝術劇院小百花越劇團,舟山亦有了打造好戲,出好戲的能力。
而劇團要可持續發展,還需要做好藝術的傳承。經過4年,這臺戲還在演。4年后,這臺戲也成了舟山市藝術劇院小百花越劇院“小小花”們的演練場。 9個未滿18周歲的“00后小花”站上了杭州大劇院的大舞臺。
在《海蘭花》,舟山的越劇青年演員得到了磨煉,在優秀的戲曲作品中,舟山的越劇土壤不斷夯實,更得以傳承。
【愿景】
舞臺之上,楊如蘭唱著“我在潮聲中做我心中的夢”。
楊如蘭有一個夢,一個海島夢,一個學生夢:她夢見海島學校換新容,夢見海島孩子共進步。因為有這樣的夢,她不忍離開故土,不愿錯過舟山的變化。
在楊如蘭的心中,美麗的舟山夢,要靠這些孩子們去圓。
這是《海蘭花》的隱喻,這個隱喻也傳達了舟山市藝術劇院小百花越劇團的愿景,行進新區,當一路當歌。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
舟山發展和新區建設,亦是如此。“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 ”習近平指出,文藝的花朵最終要結出花朵,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舟山有一座海洋文學的寶礦,值得舟山人好好挖掘。 ”俞克平說,浙江自貿試驗區落地,舟山成為了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但呈現相關內容的藝術文化作品少之又少。
作為舟山唯一的專業性劇團,舟山市藝術劇院小百花越劇團,肩負著使命。“我們將創造出更多的優秀作品,助力新區,為打造品質舟山,幸福舟山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胡志剛說,“舟山群島新區,步入了浙江自貿試驗區時代,除了傳承傳統文化題材的戲劇之外,我們還要講好新區故事、傳播好新區聲音、展現新區風貌,以文藝的視角讓更多的人了解舟山,愛上舟山。 ”
獻禮十九大,是舟山文藝作品的一次匯報,也是下一個五年新的起點。
在藍色的土地上,不斷揮灑文藝熱情,創作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舟山鑼鼓為主要元素的舞臺劇《舟山鑼鼓》,描繪舟山綠水青山的美麗鄉村題材劇《南洞藝谷》,描繪新區發展題材的現代戲劇《海上天路》……“舟山市藝術劇院,將創造更多反映舟山海洋文化、地域文化的戲劇。 ”胡志剛說。
【戲曲簡介】
《海蘭花》,是以嵊泗縣嵊山小學原黨支部書記、優秀共產黨員楊蘭娟的事跡為原型編創的。“海島師娘”楊蘭娟的故事,通過《海蘭花》的戲曲表現形式,以簡潔生動的舞臺語言,講述塑造了楊蘭娟33年扎根海島,把愛奉獻給海島海娃的大愛形象。
該劇由國家一級導演俞克平執導,著名作家楊東標編劇,由舟山越劇花旦、國家一級演員劉南燕、張紅舟山小百花越劇團,國家二級演員虞燕,嵊泗文化館館長沈利兵出演。
【劇團簡介】
舟山市藝術劇院小百花越劇團,人稱“海島小百花”。劇團演員陣容齊整,藝術行當齊全,基本功底扎實,經浙江省文化廳考評定級為浙江“一級劇團”。
劇團歷年來創作排練了《長相思》《海明珠》《洛水情》《觀音得道》《沈清傳》《雙獅寶圖》等四十幾臺大型歷史故事劇、神話劇和優秀傳統劇目。
2010年,劇團攜 《東海明珠》和越劇《觀音得道》首次進京參加“《同唱一臺戲》北京越劇大舞臺活動”,獲得空前成功與一致好評。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紀委書記尉健行觀看了演出,并給予了高度評價。同年,《東海明珠》在第二屆中國越劇藝術節上獲得銀獎,在浙江省第十一屆戲劇節上獲優秀劇目獎。
2011年劇團嘗試和民營劇團進行劇目合作,攜手蕭雅復排《狀元未了情》《盤妻索妻》《何文秀傳奇》,強強聯手,突破了劇團原有的運作模式。
2014年,越劇《海蘭花》榮獲浙江省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