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的三大特點 越劇的起源與發展的資料(學生)
1、越劇的起源與發展資料越劇的發源地在浙江紹興嵊縣(今嵊州)。越劇的發展歷程,走過了“(1906年)落地唱書小歌班(的篤班)紹興文戲女子越劇(1923年)全面改革”等幾個重要階段。“落地唱書”是越劇的前身,它是嵊縣農民沿門乞討時唱的一些吉利話,叫 “沿門唱書”。過了一段時間,“沿門唱書”變為在廳堂、茶樓內演唱,逐漸形成了“落地唱書”的基本形式。小歌班(的篤班):因為在表演時要敲著篤鼓、尺板伴奏,發出“的的篤篤”的聲音,所以“小歌班”又被稱為“的篤班”。伴奏樂器:越劇起源時,最主要的兩種樂器是篤鼓和尺板。后來其它民族樂器也加入到演奏中來,有二胡、琵琶、揚琴、笛子,西洋樂器:小提琴等角色行當:年輕男子
2、被稱為小生,年輕的女子叫小旦。小花臉,小花臉化妝時常在鼻梁上畫一條白色的方塊,表演的時候特別幽默、滑稽。年紀大的男性角色叫(老生),他們的扮相特點是嘴上掛著長長的胡子。年紀較大的女性角色就叫(老旦)。越劇表演特點:越劇的唱腔悠揚動聽、扮相柔美優雅、表演細膩真切,充滿詩情畫意。越劇代表作品梁山伯與祝英臺、紅樓夢、碧玉簪、白蛇傳等;五女拜壽、花木蘭、漢文皇后、陸游與唐婉等;祥林嫂、江姐、刑場上的婚禮越劇的唱腔特點:越劇長于抒情,以唱為主,聲腔清悠婉麗越劇的三大特點,優美動聽越劇的三大特點,表演真切動人,極具江南地方色彩。越劇十姐妹: 1947年下半年,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莜丹桂、徐玉蘭、傅全香、范瑞娟、徐天紅、張桂鳳、吳小樓等十人。袁雪芬:以袁雪芬為代表的進步越劇演員,將魯迅先生的名作祝福改編為祥林嫂上演越劇的三大特點,是當時越劇改革的里程碑。 茅威濤:現任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團長、尹桂芳的第三代弟子,演小生。主演現代劇孔乙已等。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