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娑婆世界眾生的需求黃梅戲《游春》三月里來是清明,在不同時代、地區、觀音菩薩往往會形成某些固定的形象。例如明清時期菩薩形象空前繁多,在表現內容上更加多元和實用,加上觀音在民間流傳的典故,從內容到形式逐漸走向民俗化,當中最為流傳的說法就是三十三觀音。正瀚說石繼續根據每位各自的典故、造像、贊偈、愿力,來細說這三十三位觀音。

  第一期:阿摩提觀音、阿耨觀音、白衣觀音、不二觀音、持經觀音

  第二期:持蓮觀音、德王觀音、多羅尊觀音、蛤蜊觀音

  第三期:合掌觀音、蓮臥觀音、琉璃觀音、瀧見觀音

  (前面正瀚說石已經介紹黃梅戲《游春》三月里來是清明了十三位觀音,歡迎翻閱。)

——

【六時觀音】

凈光六時觀世音、晝夜開敷慈音揚。

普愿輪回諸眾生、咸令安樂超出相。

  “六時”,則是將整天的時間,劃成六等分,每一等分稱為一時,共有“六時”。慈悲的觀音菩薩,總是不眠不休的一直在照顧著眾生,所以稱“六時觀音”。

(澳寶 六時觀音 雕刻擺件)

  典故:佛經以一晝夜為六時,晨朝、日中、日沒為晝三時,初夜、中夜、后夜為夜三時。又以一年為六時,正月十六至三月十五為漸熱時,三月十六至五月十五為盛熱時,五月十六至七月十五為雨時,七月十六至九月十五為茂時,九月十六至十一月十五為漸寒時,十一月十六至正月十五為盛寒時。觀音大慈大悲,于此六時之中,時時在念誦哀憫眾生,故而六時觀音法相深受民間大眾的喜愛與崇拜。

(程宗元老師繪制的 蓮臥觀音 局部)

  造像:六時觀音常見為站姿,赤足站在蓮臺或巖石上,端視下方眾生。頭戴寶冠,身披天衣,下著裙裳,華裝嚴飾。手托香爐或經文,寓意有度脫六道苦果輪回,得六妙門、證六根相應之功德。

  六時觀音護佑:六時吉祥,事事如意。

——

【馬郎婦觀音】

善德觀音馬郎婦、寂妙湛然凈明露。

夢幻泡影示出離、光照癡闇煩惱除。

  陜右之俗,習騎射而不知“三寶”之名(在佛教中,稱“佛、法、僧”為三寶),觀音化為馬郎之婦度化當地居民,故稱“馬郎婦”,因此陜右信佛者多,自宋代以降,馬郎婦觀音之信仰在民間極為盛行。

(澳寶 馬郎婦觀音 雕刻擺件)

  典故:唐朝憲宗時,陜西一帶人民,善于騎射,未曾聽聞三寶之名。觀音菩薩便化作一個美麗的漁婦前來點化。菩薩承諾誰能背誦她所教的佛經便嫁給誰做妻子,結果有一個叫馬郎的漁夫如愿以償,不料剛娶進門的嬌妻,突然死了,身體很快就腐爛了,傷心的馬郎只好舍不得的把愛妻埋葬了。經和尚提醒,撬開棺一看,愛妻的尸體早也不知去向,只留下一副閃亮的金鎖,才恍然大悟,原來觀音是來感化黃梅戲《游春》三月里來是清明他們,并把佛經流傳于世。

  值得一提,馬郎婦觀音 與 魚籃觀音 典故稍有雷同,很多人認為是同一尊觀音,所以馬郎婦觀音的畫像作品不多。正瀚說石認為馬郎婦觀音同為觀音隨機顯化,救苦救難的事跡,在民間廣為流傳,是不可或缺深植人心的形象。

  造像:馬郎婦觀音多為婦女身,身穿天衣,鬘髪高鬢,瓔珞嚴飾,自由式坐在巖石上,隨性自如。手持的佛塵,寓意外掃塵積,內掃心境,內外同觀,身與宙闊。

  魚籃觀音護佑:婚姻美滿,白頭偕老。

黃梅戲《游春》三月里來是清明(黃梅戲游春三月里來是清明,何東)

——

黃梅戲《游春》三月里來是清明(黃梅戲游春三月里來是清明,何東)

【能靜觀音】

安穩能靜觀世音、開示法藏戒定慧。

三無漏學善護念、悲智雙運登覺岸。

  “能靜”,意為能使海浪平靜,使蒙難者遠離災難,及使眾生心性得以清明淨靜之意。能靜觀音能救濟及守護遇難眾生,使遭難者得安穩平靜,故稱“能靜觀音”

(澳寶 能靜觀音 雕刻擺件)

  典故:相傳開封城有一姓張的大戶人家,張家有三位公子,相繼取回三位兒媳,但從兒媳進門之日起,就和婆婆的關系處之不洽,經常爭吵,家庭不和,吵鬧至雞犬不寧,乃至影響鄰里,引起眾人反感、生厭,搞得里外都不好做人。觀音菩薩化作一個化緣的“比丘尼”來到張家,向婆媳們說了四句偈子:“靜慧如海累難修,百千萬劫化閻浮。心中常念觀自在,甘露遍灑自圓融。”張家婆媳細細品味偈子意境,經觀音菩薩點化之后,張家婆媳不再爭吵,從此相敬如賓,家庭和睦。

(程宗元老師繪制的 能靜觀音 局部)

  造像:能靜觀音多為坐姿,跏趺坐在蓮華上(畫作多為海報巖石上),作靜寂望海沉思相,洞悉諸法皆空,戴天髻髻冠,襲純素衣,顯示圣潔、淳凈的菩提之心。

  能靜觀音護佑:家庭和睦,和諧如水。

——

【普慈觀音】

寶光普悲觀世音, 妙相慈顏凈端嚴。

圓明照徹三有海 ,大自在天圣威神。

菩薩普悲愍,此無邊有情,

欲度諸苦厄,安立於佛位。

  “普悲”意即普遍施給眾生慈悲。大自在天乃三界之最高神,以其威德殊勝,而配以觀音平等普遍之慈悲,故稱普悲觀音。

(澳寶 普慈觀音 雕刻擺件)

  典故:相傳北宋年間,江南一高姓男子開了一家錢莊,生意興旺,后因自己年事已高而把生意給兒子打理,自己則專心禮佛做善事。少東家因年少氣盛和處事不當,與手下伙計關系不洽,相互間矛盾重重、狐疑猜忌,錢莊里天天吵吵鬧鬧、不得安寧,生意每況日下。觀音菩薩感其老店主善事之舉,化身為一伙計來錢莊上工,調和少東家與伙計間的關系。不久,錢莊少老板和伙計們言和意順,精誠團結,錢莊生意一天比一天興隆起來。

(程宗元老師繪制的 普慈觀音 局部)

  造像:普慈觀音頭戴天冠,身穿法衣,仿佛從高峰上往下觀察世間,代表普悲觀音的悲憫、慈愛普及于一切眾生,其救度眾生之心,永不退轉之意。雙手隱藏于法衣向前下垂,手持念珠,也寓意著使信仰者得到一切佛、菩薩的接引。

  普慈觀音護佑:上任之初,開局順利。

  為了表現三十三觀音在不同作品中的形象,文中展示的觀音畫像是被譽為“繪觀世菩薩第一圣手”的程宗元老師的作品。

  觀音雕刻件均采用 地中海蛋白石 雕刻而成,并非牙制品,國內商戶又稱“地中海澳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