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民豫劇唱段集錦 實力派演員楊國民
我知道或者叫認識楊國民是在河南省電視臺的金牌欄目《梨園春》,因為咱不是鄭州人,不可能千里迢迢到鄭州再花高價買票到劇院去看楊國民演出,沒有那個興趣,也沒有那個精力。最初認識楊國民,是看他在《梨園春》演的戲劇小品,演唱中還帶風趣,既有較簡單的故事情節,又可欣賞到演員的演唱,還真是一舉兩得,有時還可看到他登臺獻唱一段名曲。給我的感覺是,這個演員扮相好,嗓音也輕快明亮,活潑可愛。那時的楊國民年輕英俊,看上去也就是三十來歲。可以這樣說: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楊國民。后來不知什么原因,楊國民離開了《梨園春》這個絢麗的舞臺,從此再沒見到過楊國民的身影。對此,我還真的惋惜了好大一陣子。對于本來一個好好的演員怎么突然就匿跡了呢,后來我才悟出了一個道理,因為《梨園春》這個舞臺是出名的地方,有沒有利我不知道,這就為那些追名逐利者留下了空間。
楊國民最早是學習京劇的,曾拜京劇名家方榮翔為師,后又得到京劇大家葉少蘭的親授。葉少蘭這個人我很早就知道,因為我在電影上看過飾演呂布時表演得夸張的藝術形象。楊國民一九九一年改學豫劇,一九九二年調入河南省豫劇三團至今。楊國民出演過很多劇目,如:《貍貓換太子》、《周仁獻嫂》、《西廂記》、《黃河十八灣》、《黃鶴樓》、《必正與妙常》等等。楊國民攻文、武小生,扮相俊美飄逸,演唱漫妙清脆,音高不噪,聲腔圓潤委婉,演不同的角色,都能以聲傅神,以形體表現角色的內心世界。楊國民所演的眾多劇目雖各有千秋,我還是比較喜歡他飾演的周瑜,必正和周仁。三個角色各不相同,沒有千篇一律和千人一面的感受。楊國民飾演的周瑜,用形體和唱腔刻畫出了周瑜對吳王的忠,對劉備強占荊州不還的恨,更把周瑜那種年少得志的狂演到了極致。我第一次看楊國民飾演的周瑜,我就把這出戲與飾演呂布的大師葉少蘭相比較,總感覺楊國民飾演的周瑜有葉少蘭飾演的呂布的影子,張狂而不羈。難怪楊國民是得到了京劇大師葉少蘭的親授。那個演唱,踢靠,較身,形體的幅度,都體現出了周瑜的傲和自信。飾演的潘必正這個人物,因是文生楊國民豫劇唱段集錦,與武生大相徑庭。潘必正是一個恃才的落地舉子,既有難掩的羞愧,又有風流才子應有的瀟灑倜儻。臺步流暢,腳步輕盈,這就是文生的特質吧。飾演的潘必正沒有了周瑜的陽剛和霸氣,但充分顯露出了文人雅士的矜恃和羞澀。必正的唱腔悠揚動聽,婉轉而溫潤,再有豫東調的細膩純正。把文生潘必正演繹得惟妙惟俏,渾厚而優美。周仁的角色是介于周瑜和潘必正的兩者之間,既無周瑜的陽剛孤傲,也沒有必正的詩歌般的輕歌漫舞楊國民豫劇唱段集錦,把一個文弱書生的風骨演繹得淋漓盡致,不卑不亢,不媚不俗,缺少了文人墨客的浪漫和張狂,楊國民都拿捏得恰到好處。有很多?友留言說楊國民的唱腔好聽,扮相俊美,被廣大戲迷譽為中原第一小生,可見觀眾對楊國民的喜愛程度。
楊國民生于一九六一年,國家一級演員,國家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戲曲表演學會理事。二000年榮獲河南省新聞出版局優秀音像一等獎。中宣部頒發的五個一工程獎,中國戲曲金三角交流演出優秀表演獎,第七屆香玉杯藝術獎,河南省第六屆、第八屆戲劇大賽表演一等獎,二00七年獲河南省百位名師稱號。細心的觀眾不難發現,這么一個被廣大戲迷喜歡而且被譽為中原第一小生的楊國民擔任的社會職務很少,獲獎項目也廖廖無幾,而且像梅花獎這樣的文藝大獎與楊國民無緣。網友知道為什么嗎?一看楊國民的從藝道路就知道了。楊國民初學京劇,雖經名師親授,但在河南省這個以豫劇為省劇的大環境下,京劇就顯得有旁門之嫌了。不然,楊國民不可能在三十歲的不惑之年才又改學豫劇,這和幾歲或十幾歲就拜師學豫劇的演員相比就失去了天然優勢。我在網上搜了一下,沒有搜到楊國民的豫劇師傅是誰,這在藝術界門戶觀念極強的圈子里,楊國民是不是就成了父母不崇,姥姥不愛的棄兒了,和那些師傅是某某豫劇名家相比,楊國民就輸在了起跑線上了。在河南的豫劇界,像楊國民這樣的演員仍是一介布衣者還有誰。至此,我想起了很有哲理的一句話:我不認識你,怎么提拔你呢?試想單打獨斗,毫無根基的楊國民又會跳到哪里去呢?寫到這里,我就又想起了我文章開頭中所講的:楊國民在《梨園春》欄目中好好的怎么就突然不見了呢?我現在就找著答案了。
《梨園春》這個欄目開播之初仍是冷冷清清毫無生氣,欄目組為增加《梨園春》的氛圍,向各豫劇院團邀請一些專業演員撐撐門面,這在一個新欄目中都是常有之事。網友要注意了:此時的《梨園春》可是剛開播的欄目,前途未卜,半死不活,受到邀請的院團為應付差事,隨便派一個無關緊要之人去充充數也就算完成了任務。有誰能夠想到《梨園春》這個戲曲欄目越辦越好楊國民豫劇唱段集錦,一下火遍中原大地,大江南北。楊國民也因此大火,河南戲迷,包括周邊的一些地區,大家都記住了河南還有一個演豫劇的實力派濾員楊國民,我就是這樣認識的楊國民。至此,人們才發現了新大陸:原來《梨園春》是一個獲利揚名的一塊寶地,從門庭冷落車馬稀到熙熙攘攘貴人云集的轉換,原來是為應付差事的楊國民也就完成了歷史使命,換成了各界的重要人士,這就是楊國民在《梨園春》銷聲匿跡的根本原因。然而,楊國民也有所得呀,那就是讓最少二、三億人記住了楊國民。楊國民的出名,固然有其自身的演藝能力,但與其在《梨園春》這個欄目混跡了多年不無關系。有得有失吧,知足常樂的楊國民。已六十有一的楊國民,戲迷喜歡你,再煥發青春,走好藝術道路的每一步,莫道桑榆晚,紅霞滿天時,我等戲迷希望能夠經常看到你。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