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簪》為上海越劇院保留劇目,金采風代表作之一。其藝術樣式為悲喜劇,既悲得催人淚下,又喜得令人捧腹。《三蓋衣》、《歸寧》、《送鳳冠》3場戲,唱、做俱佳,常作為單折演出和教學之用。

《碧玉簪》是越劇經典劇目。故事講述明朝吏部尚書之女秀英許配給玉林,其表兄買通媒婆偷走碧玉簪,偽造的情書放入洞房,使其夫玉林懷疑秀英不貞,對其冷落羞辱。夫妻兩人最終在婆婆相護之下,真相大白,和睦團圓。

《碧玉簪》是家喻戶曉、人人喜愛的一部優秀作品,很多越劇團都將它作為保留劇目,還曾拍成電影藝術片。但是,不管是出版本還是改拍成彩色電影,都只署整理改編者的名字,沒有署劇本的首創人員姓名。那么原創人是誰呢?他們就是越劇創始人之一的馬潮水和張云標。

1918年,馬潮水與名伶王永春、衛梅朵、張云標等進上海,他感到在十里洋場的大上海,劇目不更新,不適應市民的口味是不行的。為此,他買回《李秀英寶卷》,一口氣看完,覺得不錯,并聯想到曾在家鄉看東陽婺劇《三家絕》的演出,認為《李秀英寶卷》可以改編成一出好戲。為了做好充分的準備,他又去書店買來《碧玉簪》全傳,與師弟張云標共同商議,著手改編。經過他倆演出之余的精心整理、改編,《碧玉簪》終于誕生了,并于1918年7月20日在上海華興戲院正式演出。《碧玉簪》演出后越劇碧玉簪劇情簡介,轟動了浦江兩岸越劇碧玉簪劇情簡介,獲得極大成功。這不僅僅是演出精彩越劇碧玉簪劇情簡介,幾位主要演員扮演角色逼真感人,更主要的是劇本改編得好。

正是由于《碧玉簪》在上海一炮打響,使初進滬地不到兩年時間的越劇,鞏固了演出地盤,牢牢地占領了上海戲曲舞臺。《碧玉簪》的誕生與演出,是越劇史上一次質的大飛躍。

左圖,右圖右二為越劇創始人之一馬潮水↑

越劇創始人之一張云標↑

下面是不同表演藝術家(或越劇演員)飾演的李秀英:↓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